仅仅凭着一家之言,李三才不会下判断,这样的话没什么准确性,不值得作为行动的依据,不过宫中的“大公公”吵架,这样的事情瞒不了人,很容易打听到。
李三才回到住处之后,就安排体己的人去找宫内的关系,当晚就知道了确切的消息,司礼监掌印太监张诚和司礼监秉笔太监张宏吵起来了。
这件事在宫中影响不小,即便是那位皇商的随从不说,过几日这李三才也会知道,当然,消息知道的早晚,也是大有不同。
这样的吵架,司礼监随堂太监和下面伺候的写字宦官肯定会传出来,事情的起因据说是有随堂太监议论宫外的戏文,结果司礼监的人也开始议论这长幼之辩,大家在宫中,自然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奈何最后吵发了火气,也就没什么顾忌,别的不说,一向是喜怒不形于色的张诚居然指着张宏的鼻子骂“读书读坏了脑子”,可见这事情的严重。
张诚是内廷之首,但张宏是司礼监秉笔太监,这个位置还有监军京营的职责,张诚按位置是高于张宏,但司礼监掌印、提督、秉笔三人,实际上仅仅排序不同,互相职责不同,各有牵制,掌印未必能动的了提督和秉笔,司礼监这样的要害中枢衙门,皇家的人事安排,本就不会让这三人一条心,这也是平衡之道。
张宏这人在内廷和外朝的名声都是不错,所谓刚直耿介之士,虽然是阉人,却被认为是士大夫一等,而且随堂太监首席田义和他是隐隐的同盟,势力也算不小。
这个消息不由得不让李三才重视,他发现眼下京师中这汹涌的局面或许并不是那些书生的头脑一热,也许有些别的。
************
王通在归化城的日子的确是清闲自在,他每日里除了打熬身体之外,就是骑马到归化城外的各个农庄去走动。
归化城周围的田地,万历皇帝可是封赏了将近三分之一给他,三江商行后来又买了许多,照看自家产业这个也是应当。
消息传到山西,然后又传到北直隶和京师一带,不屑者众多,说朝廷重臣,不忙碌政事却整日里操心自家产业和财货,实在是不务正业。
这样的平价王通也能猜得到,理会都懒得理会,他每去一个田庄,总要挑选出一批身体健壮,头脑活络的年轻人作为临时护卫,然后又从田庄中的农奴里挑选出有威望的作为奴仆。
虽说是护卫和奴仆,但做定北侯的下人,对这些一年前地位连牲畜都不如的农奴来说,却是无比的光荣,明显地位就高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