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pp
28.94% 靖难天下 / Chapter 58: 第十四章 百废待举(5)

Chapter 58: 第十四章 百废待举(5)

  朱植道:“那是五百颗劫掠者的人头。我军民死了六百人,大致充抵,缺额由你部在今后一个月内补充齐全。据俘虏言,他们是海西女真者颜部,全部共两千余人,如今已被我灭了五百男丁。本王会留下人监督,你们莫要草菅人命。

  日后这就是规矩,为将者首先要保护辖下之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如果谁不能保护边民不受损失,就去以一命换一命。如果哪个将官做不到这个,就自己到我面前领罪吧。”

  众将齐声回复:“是。”

  朱植道:“楚智,张伦,昨日我给你们的命令是什么?”

  两人拱手行礼答道:“掳我兄弟姐妹者杀无赦。”

  朱植对众将道:“听到了吗,掳我兄弟姐妹者杀无赦,传达下去,严格执行。日后本王不想再听到哪里的边民再遭劫难。其他人都散了吧,陈廉,立刻随我动身,前往辽阳,参加辽东卫所指挥使全体会议。”

  手里拿着朱植的军令,叶旺头疼不已。这位小王爷不知道抽哪门子风,竟然命令辽东所有卫所的指挥使都到辽阳集中,时间是八月初一。

  关于王爷的新官三把火已经有些风声传入叶旺的耳朵,让他有些迷惑。移民,造船,他始终搞不懂朱植想干什么。而且一份从凤凰城传来的军报让他诧异万分,军报中言,定辽右卫指挥使陈廉避战,致使汤站堡被女真人攻陷,六百军民被屠。肇事者建州女真者颜部五百人已被辽王消灭。陈廉随辽王正赶往辽阳,着辽东都司论处。

  在叶旺心中,辽王的执政脉络渐渐清晰,首先是民政,然后是造船,第三把火看样子是要烧到军事上面。他不敢怠慢,招集都司上下官员一起商讨对陈廉的论处,以及关于辽东军事的对策。

  按理说,陈廉的确有罪,只是他上面有人,真要论处还不好办,现在辽王等于把一个烫山芋扔给了自己。最后几个幕僚商议着论了一个救援不力的罪,这已经是可以想到的最轻的罪名,最多是个降级处分。叶旺想好了,自己坚决不当这丑人,上面的事,自己可得罪不起。

  朱植率领八百骑兵于日落时分弛入凤凰城,后面跟着陈廉和他的一百亲兵。在城门边迎接的叶旺清晰地感觉到这些朱植护卫身上渗透出的杀气,这与一月之前在广宁接驾之时完全不同。

  骑兵一个个笔直地坐在马上,连日的奔波也看不出一丝疲惫,刀削一般的脸上冷酷无情。叶旺哪里知道,这八百人离开广宁时是一千人马,经过两场真刀真枪的血拼之后,剩下来这八百人都是大浪淘沙后的精兵强将。

  一入辽阳城,第一件事朱植就吩咐擒下陈廉,他带来的一百亲兵也被下了兵器,软禁起来。铁铉不禁佩服朱植的忍耐,虽然明显要办了陈廉,但没有在凤凰城动手。他只道朱植担心刚来辽东脚跟未稳,于定辽卫军心不明,如果当场拿下,谁知道会不会激起哗乱。此时到了辽阳,擒下陈廉不过两刀斧手尔。

  朱植大咧咧坐到都司衙门正厅当中的虎皮交椅上,王府官员和都司官员排列左右,等候着王爷的训话,大家都看得出来,朱植的脸色很不好看。

  朱植道:“本王来辽东一个月零十天。刚到那几天,虽然也觉得辽东人烟稀少,城墙低矮破落,但总算风物宜人,物产丰富。本王也心旷神怡地驰骋在大平原上,好不快活。可是前日,当本王站在汤站堡的大街上,才深知辽东百姓之苦,更明白父皇放在本王肩上的担子有多重。

  我朝建立也二十六年了,朝中许多大臣都恭维父皇什么玉宇澄清,天下太平。本王看这是粉饰太平。大明朝只要还有一处遭受侵扰就不能说是天下太平,辽东就是这样的地方。本王来的时间不长,已经率军打了两仗,你们有人会说凑巧而已,对,就算凑巧而已,也说明辽东乃四战之地。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可是就在这个四战之地,有那么一些将领引兵避战,致使我辽东军民惨遭屠戮。请问各位,这样的人该当何罪?”下面将官知道朱植为何发脾气,都面面相觑,不敢说话。叶旺看看左右,硬着头皮把都司议罪本子递了上去。

  朱植看了看,冷笑两声,把本子扔到地上,道:“六百条人命,连降两级罚俸半年就能充抵了吗?”

  辽东都司一众官员一同跪下求情,豆大的汗珠从叶旺的额头流下来道:“殿下息怒,陈廉有罪,如果殿下看罚得轻,就军棍八十,连降三级,罚俸一年,留在营中以观后效。”

  朱植冷冷道:“难道辽东都司就这么护犊子吗?此人真的不能杀?”下面的人吓了一跳,按照明朝军制,只有失军或失地才会处死。虽然失了汤站堡也是大罪,但既没有失军,也不是陈廉的直接辖区,罪不至诛。

  帐下被捆着的陈廉已经哭喊起来:“殿下,饶命啊,末将知罪了,只是只是求殿下看在燕王殿下的面子上饶臣一命吧。”

  可朱植一听到他居然提到燕王,心中立马火起,怒道:“你和燕王是什么关系?”

  陈廉道:“燕王殿下的侧妃陈氏乃末将的妹妹。”叶旺心中着急,这个蠢材,在这个时候搬什么燕王。别人可能会给这个面子,可遇到辽王这不是找死吗?

  叶旺连忙道:“殿下,按我明朝军制只有失军或失地才能论死罪啊。请殿下明察。”

  朱植刚要继续发作,突然心中一个声音道:如果为了一时义愤杀了他,的确能对辽东众将起震慑作用。但,这么做就等于突破了军法的界限,这对于一直强调法的公平性的朱植,不等于自打嘴巴吗?至于他是什么燕王的大舅子,朱植倒没有想那么多。

  这时,铁铉也站出来道:“启禀殿下,古人云:法者贵在如一也。陈将军罪不至诛,如此诛之,恐怕下面将校不服。请殿下三思。”说着,杨荣也一同出列,为陈廉求情。

  朱植思前想后,此时如果杀了他,自己和朱棣就等于撕破脸了。目前自己无论各方面都不能和朱棣比,忍耐,还是要忍耐。

  朱植道:“既然大家都这么说,本王杀了你你心中也不服,只是死罪能免,活罪难逃。军仗一百,革去官职,着人送往北平,交给燕王处置。”叶旺见救下陈廉一条性命,赶紧跪下谢恩,陈廉也捣蒜般磕头。

  几个侍卫把陈廉拖了下去,不一会外面传来了嚎叫之声。朱植一脸厌恶道:“希望各位以此为戒。你们吃的穿的都是这些百姓供给的,而他们的身家性命,房屋财产都由你们保护,你们身上肩负着全辽东人民的希望,保护百姓也是你们的职责,请各位时刻记得。”说完,朱植让铁铉、杨荣、叶旺三人留下,其他人都散了。

  辽东都司众位将领出得堂来,才感到一背冷汗,好厉害的新官三把火。虽然是边塞,但朱植的名头哪个不知,谁人不晓。弱冠之龄,凭借五千铁骑,战胜当朝第一名将蓝玉,平定一场大叛乱;刚到辽东前后两仗虽然都不是什么大战役,但对手都是让辽东兵马十分头疼的倭寇和女真人。边关的将领可不认什么天生贵胄,但明摆着的赫赫战功不得不令众人心服口服。此时他刚来辽东又拿燕王的大舅子开刀,这份威严令众将震动颇大。

  见众将走了出去,朱植的脸色已经和缓了许多,对铁铉道:“刚才长史说得对,法者贵在如一也。这句话可作为我辽东日后法制的基石。法以事实为根据,不以人情为转移。如果可以随便根据长官意志越法行事,则法将不法矣。请受我一拜。”说着朱植就要起身。

  铁铉连忙跪倒道:“殿下折杀属下了。”

  朱植见他这样也不勉强,扶起来转头对叶旺道:“叶将军,今日,处罚你手下的将官,可有不服。”

  叶旺一脸惭愧,道:“岂敢不服,殿下句句至理名言,旺受教良多。”

  朱植道:“不是本王不给叶将军面子,这一路走来,本王见识了各地武备之松弛。定辽右卫之兵,堪战者十之五六尔。各地卫所逃籍之兵日多,所剩者十之六七尔。如此武备,如此训练,如何能与勇悍之胡人相抗。长此以往,植恐怕难以担待父皇交下的重任啊。”

  叶旺被朱植说的面红耳热,只是他心中没有一点不服,他在辽东一呆就是十五年,一开始的时候凭借着兵将的勇武也是着实打过几场硬仗,即使算不上东北柱石,也称得起威震辽东。只是近年来,辽东武备松弛,卫所中逃籍之人屡屡皆是。年纪渐大的他也失去了昔日的锐气,凭借着往日的老本,也能震慑四方,反正抱着无功无过,颐养天年的心,混混日子而已。

  现在这位在京城就大名鼎鼎王爷,来此仅一个月就交战两场,而且每战必胜,说到的问题,又都切中辽东军事要害,叫叶旺如何不服气。


Chapter 59: 第十四章 百废待举(6)

  骑兵新书《明吏》已上传,链接:http://www.cmfu.com/showbook.asp?bl_id=167040

  叶旺叹了口气道:“殿下所言极是,臣这么多年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辜负了皇上的重托,请殿下治罪。”

  朱植道:“你有你的难处,管着这么一大摊事情,有所不察也情有可原。今日本王真心与叶将军协商携手建设辽东防务。”

  叶旺道:“殿下,尽管吩咐,叶某定当万死不辞。”

  朱植展颜笑道:“干吗动不动就万死不辞,本王要你活着,帮着我整顿辽东。”

  叶旺憨厚地笑着:“是,是,叶某一定努力活着。”

  朱植看着他发自内心的笑容,不禁怀疑自己的判断,金州的事情到底与他有没有关系?这一丝疑惑转瞬即逝,他正色道:“叶将军,今日观本王手下这八百骑,战力如何?”

  叶旺道:“虽经长途奔驰而不乱,当是强兵。”

  朱植点点头道:“那不知,辽东若我部兵马者几何?”

  叶旺想了想道:“恐怕无人能及。”

  朱植道:“我欲以这八百骑兵为教导队,整训全辽东兵马。”

  叶旺道:“何为教导队。”

  “教导队又名模范军,乃军之楷模,我辽东军马皆以此军的战斗力为标准进行整训。以达到相同规模之作战能力。”朱植解释道,“只是八百骑目前的战斗力也没达到本王心中的标准,仍需要进行先期整训。”

  叶旺心中惊讶,这八百骑兵经历过战阵,装备,士气正佳,如果还没达到辽王的要求,这辽王要求又得高成啥样?

  朱植道:“叶将军不必担心,本王已有计较。等教导队练好之后,就调各卫总旗以上军官入教导队训练,为期半年,练好之后再回各军。在此期间,辽东各卫要按照上,中,下三卫三等进行整编,其中上等卫辖兵一万,共设五个卫;中等卫辖兵五千,共设八个卫,下等卫辖兵三千,共设九个卫。

  本王直辖的三个护卫,我已考虑过了,羽林右卫名称不变,兵力不变;定辽右卫与神机营合并,名称不变;另外再加上一个广宁中卫。大家有什么意见?”众人哪里敢有任何意见,纷纷附和。

  朱植又道:“我已命令让瞿能、楚智、王域三将为教导队的正副队长。等他们抵达辽阳整训立刻开始。”

  辽东二十二个卫所本来按照编制就应该有十一万人,现在整编计划下应有兵将十一万七千人,但目前辽东实有八万人,兵力空缺较大。朱植就命令下面各卫从逃籍的人中追回,如果还不够,就在辽东各地的百姓中征招。对此朱植专门上奏朝廷一本,说明了辽东各卫所的逃籍情况,并请兵部允许在百姓中招兵补足兵员。当然对此朱植是先斩后奏,人先招满了再说。

  编制上,朱植还没傻到整来现代的师团编制,再搞出个军衔制,私设军制在任何朝代都是造反的证据。不过不能改变名称,可以在卫所内部进行体制内的改革。

  有未来战争的经验,朱植十分清楚后勤的重要性,就所有卫所的后营全部改成后勤营。古代行军打仗基本上没有专门的后勤部队,多是征召民夫随军负责后勤工作。现在将设立专门负责全卫的辎重补给的营,职责包括伐木扎营,开锅造饭,押运粮草等。

  拿羽林右卫来说,朱植先把后营调出来,编入广宁中卫作为基本力量,原来后营的空缺征召民夫充入,定编仍然是二千人。

  同时,朱植还对每个卫的中营进行了改造,中营将不再担任冲锋陷阵的工作。朱植注重斥候侦察,规定上中两等卫,必须设置一个斥候百户,统率二百名斥候;下等卫设置一名斥候总旗,统率五十名斥候;保留原来的掌旗百户,亲卫百户加上斥候百户,三者统一归一名千户统帅,另外增设一名精骑千户,率领一千名骑兵,步兵卫中,精骑千户则变成掌箭千户。中营将成为卫指挥使直辖的预备队力量。

  如此一来,上等卫实际已经变成了近现代军队中一个“师”,师部性质的中营两千人,辖左右前三个营,每营两千人,等于近代兵制中的“团”;再加一个负责后勤的后营。朱植愣是在制度内,完成了向近现代兵制的转变。

  八月初一,包括瞿能,王域,还有羽林卫一百多名总旗以上校官在内的辽东各卫指挥使全部抵达辽阳,瞿能等全部都被编入教导队中,瞿能任队长,楚、王二人分别人副队长。

  朱植召开全辽东军事会议,当众宣布了军事改革方案,上等卫和中等卫,需要各指挥使自己申请,然后再由叶旺和铁铉为正副组长的考核评定小组评分。朱植提名的三个上等卫有战功摆在那里,大家自然不敢有意见。

  一时间,各指挥使有的高兴,有的郁闷,有得恨不得立刻卷铺盖走人。高兴的终于看到一个强力的领导出现,胸中燃起了建功立业之心;郁闷的是因为自己的卫要人没人,要战功没战功,评个中等卫都困难;那些想卷铺盖的自然是一些胸无大志,看见朱植治军之严厉,心里知道讨不着好,不如到别地混日子去吧。

  朱植没傻到像许多YY者那样用什么队列训练部队,自己一个军队的门外汉根本没有手下将军们懂行。

  他只给教导队提出了“风、林、火、山”四条要求,这是孙子兵法中提到的——“疾如风,徐如林,侵攻如火,不动如山”。命令瞿能他们根据这四项要求制定出训练计划,让自己过目。

  过了三天,朱植看了瞿能他们交上来的训练计划,觉得还可以,又提出了几项建议,比如为了提高士兵的体能,每日早上加入了五里长跑的训练;又在训练中加入许多实战科目,并根据现代的语境厘定了一些项目的叫法。

  最后大家通过以往的实际战斗经验,总结出了一个分为骑兵,步兵两科的《行军记要》,骑兵包括:机动、结阵、突击、骑射、埋伏、偷袭、渡河、搜索、夜战、露宿、追击等十一个科目;步兵包括:行军,埋伏,冲锋、布阵、拒马、撤退、箭阵、遭遇、渡河、搜索、扎营、夜战、攻城等十三个科目。

  朱植要求大家不要教条化地看待《记要》:“它必须是灵活的,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的地形,不同气候等等条件还会出现新的内容,所以头一年是《记要》的预备期,随时对它进行增减、修改。”

  朱植提醒教导队,训练中花架子的不要,特别要注意实战训练,多进行演习。这些新名词,朱植耐心地跟大家解释,实战训练是怎么回事,演习又是怎么回事。瞿能,王域,当初学的都是《武经总要》,现在乍一接受这么多的新鲜事物,还是有得他们消化的。

  此外《记要》中还归纳了大明军制中的纪律,以及朱植提出的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当然其中许多条已经明朝化了。朱植要求所有教导队中每一个人都必须牢牢背诵《行军记要》,但这些军汉识字不多,朱植还专门请来先生在军营里开办夜校,教大家读书识字。并规定《行军记要》是毕业时候的考试科目,不通过就哪来回哪去,不能获得升迁。

  而且朱植把教导队制度定为辽东军一项常例规定下来,以后每个升迁的总旗到千户官员的升迁必须进入教导队进行为期三个月半年不等的集训。

  教导队等于辽东的“黄埔军校”,朱植亲自出席教导队的成立仪式,把一面绣着“辽东基石”的大旗授予瞿能。这面大旗成为了辽东军教导队的旗帜,在日后无数次战役中飘扬在战场的最前列。

  建立教导队、整编辽东军务只是朱植关于辽东军事改革计划的前两步。见教导队的工作逐渐上了轨道,朱植把这些事放给下面的人去做,他又把第三部提上议事日程。

  “什么?要把民众组织起来进行军事训练?”铁铉对于这样的新奇的想法显得十分惊讶。

  朱植耐心地解释道:“是的,那日我在汤站堡,发现百姓参军的yu望很高,说明辽东百姓对于参加军事训练有一定的热情。而且辽东边塞之地,我军防守战线很长,不能做到每点都布置足够的守军。组织百姓军训,也可以让他们在紧急时有抵抗的能力。”当然对于这部,朱植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辽东军满编才十一万人,对于日后发生可能存在的变故,显然不足以应付。为什么不能学习一下日后毛太祖在边疆地区实行的生产建设兵团的做法呢?用类似八旗一样的制度将民众组织起来,入则为民,出则为兵。有了准备,一旦日后发生大的战事,可以随时有足够的兵源供应。

  对于朱植这些新奇的想法,铁铉、叶旺他们已经屡见不鲜了。大家合计着制定了一个制度,以通行的里甲制为基础,结合军制,规定,十户为一什,设什长一人,五什为一总旗,设总旗一人,二总旗为一里,设里正一人(百户),五里为一甲,设甲长一人,两甲为一千户,设千户一人。规定每户出丁一人,每年四月,八月分两次组织起来,接受就近驻军的训练,每次为期两个月。参加里甲制的人在参训期间,由官府发给粮食和路费。

  朱植把这个差事交给了铁铉,命他根据瞿远整理出的新的辽东户籍进行遍组,在选择训练地点上,以一个千户为单位,就近安排驻军,百姓参训距离不得超过五十里,尽量做到不扰民。

  骑兵新书《明吏》已上传,这也是骑兵构思中的明朝三部曲第二部,靖难的命运已经注定,大家耐心等一个精彩的大结局便是。至于《明吏》,是另一种风格的历史架空,作平更加贴近生活,有更多的阴谋,更多的矛盾,更多的美女。

  传送门在下面,大家一定收藏了再说,至少支持骑兵一个月,如果不合口味,到时候下架也不迟。

  起点中文网 www.cmfu.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明吏》请新老读者支持一下,骑兵不胜感激。


Load failed, please RETRY

Gifts

Gift -- Gift received

    Weekly Power Status

    Batch unlock chapters

    Table of Contents

    Display Options

    Background

    Font

    Size

    Chapter comments

    Write a review Reading Status: C58
    Fail to post. Please try again
    • Writing Quality
    • Stability of Updates
    • Story Development
    • Character Design
    • World Background

    The total score 0.0

    Review posted successfully! Read more reviews
    Vote with Power Stone
    Rank 200+ Power Ranking
    Stone 0 Power Stone
    Report inappropriate content
    error Tip

    Report abuse

    Paragraph comments

    Login

    tip Paragraph comment

    Paragraph comment feature is now on the Web! Move mouse over any paragraph and click the icon to add your comment.

    Also, you can always turn it off/on in Settings.

    GOT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