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真是没救了,连菲律宾人都不如。
菲律宾战役后期,美菲联军在巴丹半岛被包围,绝境中爆发出强大战斗力,给日军造成巨大伤亡,所以日军才承诺给予美菲联军应有待遇,接受美菲联军投降。
换成英国人多半日本人不会讲条件,要么就是无条件投降,要么就被歼灭,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印度人别的不行,找借口的能力很强,把前一阶段作战失利的原因归咎于装备落后上。
这其实不是理由,跟南部非洲军队相比,英印部队的装备确实落后。
跟日军相比,英印部队的装备并不落后,相反还拥有后勤充足,以逸待劳,熟悉地理地形等客观优势,天时地利人和都在英印部队这边,战场上却打成那样子,还有脸去找借口也是奇葩。
更奇葩的是,这个理由居然被伦敦接受了,于是英印部队就有了更先进,基本跟南部非洲联盟部队档次相同的装备。
这意味着现在的英印部队,除了重装备之外,在轻兵器上最起码也跟东印度部队持平。
温斯顿应该是捏着鼻子认了,他也是没办法,英国一直把印度强留在英联邦,就是为了印度的人力资源。
结果两次世界大战都一样,印度人看似全力以赴,实际上出工不出力,连打下手的资格都不够。
这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政府应该会尝试给印度人更大的自主权,因为印度对于英国来说,价值在不断降低。
这根甘地号召的非暴力不合作有很大关系。
不过恐怕甘地也没有想到,非暴力不合作本来是反抗英国殖民的方式,没想到最后玩砸了,印度人养成出工不出力的习惯,哪怕独立建国后也一样。
也对,既然躺平有好处,为什么要努力工作呢——
轻易放弃吉隆坡之后,马来半岛的英印部队撤到狮城,如果日军继续进攻,英军多半要步美菲联军的后尘向日军投降。
另一个时空英军在撤到狮城之后还有八万人,跟巴丹半岛的美菲联军差不多。
区别是美菲联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最后时刻的表现虽败犹荣。
英军则是主动向三万日军投降,马来战役从爆发到结束,英印部队的表现毫无可取之处,大英帝国丢尽了脸面。
现在有南部非洲帮助,逃跑时步枪都几乎丢光的英印部队迅速恢复实力,然后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整个马来半岛,不管是南部非洲军队,还是澳大利亚部队、东印度部队,甚至就连刚组建的柔佛部队都捷报频传。
唯有英印部队在和日军作战的时候还是半死不活的鬼样子,一触即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