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很快的来到了大祭的这一天,在此之前无数的人都在积极地筹备着相关的事情,白明修也几乎是一日不得清闲。
并且在大祭之前,唐北庐等理政院高官也都向白明修进行了诸多报告。南明的政治可以说是逆君主集权的发展,白明修下放了大部分权力到理政院,理政院又下放事权到地方公署机构,在确保行政高效的同时,监督也必须跟到位,在白明修的改革下,都察院已经从一个弹劾官员的场所,变成了巡视地方施政成果,审视官员操守和风评的机构。
简单而言,南明是一个开明君主制国家,内阁向君主负责,而确保内阁和地方政权这么做的一个途径,就是一个强有力的都察院。监察体系、行政体系和司法体系成为了南明并行的三套系统,但也绝对不是西方那种三权分立的系统。三大体系是统合在君权和人民利益之下的。
这一次唐北庐等理政院高层来顺天,也有提前开始布局理政院北迁的事项。尽管这一行动在短期内不会开展,但初步的筹划是要有。都察院、大理院、高检都已经完成了搬迁,直接开始在顺天办公了。
大祭的这一天,唐北庐非常少见地穿着一身朝服,内阁成员们也没有一位穿着正装便服,清一色都是宽袍大袖。按照前明礼制,官员们的服饰分为朝服、祭服、公服、常服、燕服和赐服。不过按照白明修推行的新礼制,日常办公的官员们穿正装,典服只有在重大场合作为礼服使用,那么就没必要分朝服、祭服等等了,所以便汲取了几种服饰的特点,形成了新的朝服。
乌纱帽、团领衫、束带,胸前金线绣补子,按照品级不同,绣物和服色也不同。倒是以前文官绣飞禽,武官绣走兽,现在的军队人员有军礼服,也不穿典服了。所以补子只有飞禽。
唐北庐见到李定国、郑成功结伴而来,向二人行礼,“晋王、瀛王。”
两名王爷也不敢怠慢,也向唐北庐还礼:“唐相。”
虽然唐北庐是澳洲人,算是声名不显,但是朝中的人每一个都知道唐北庐的重要作用。太子监国的行政是非常依赖理政院的,唐北庐为人不争不抢,看上去也没有什么威压,但是能力极强,南明杀回中原后的两年之中,唐北庐将政务一桩桩一件件处理得极为妥帖,不仅很好地供应了大明复国军一系列的军事行动,更让百姓可以安居乐业,休养生息。时至今日,广大的士人和本土官僚群体,都相当认可唐北庐。有些人甚至还会将他与张居正相提并论,更认为比气焰高、乾纲独断的张居正,温和持重的唐北庐更是绝代名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