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小潘先生谈时,租期定为三年,每年支付一次租金,不能延迟支付款项,否则视为违约,我有权收回院线。”邵义夫有意出租,他把邵氏的情况讲了一遍,以供陈维云参考,
“租金怎么收?我拿去年的数据来推算,去年香江产片121部,总票房4亿2120万港币,邵氏院线上片47部,票房1亿1045万,平均每月收票房920万,每月每座戏院收票房46万,扣除各项费用,每月每座戏院毛利30万港币。”
邵氏是自产自销,47部电影里有37部都是邵氏制作,所以这组数据,没有把制片费用计算进去,如果算入,戏院肯定是亏损状态,不然邵氏不会停产,院线也不用出租。
“毛利30万,我收15万,邵氏20座戏院的月租金是300万,年租金是3600万港币。”
这是正常的收费,但是有一个潘迪声竞争,租金肯定要高过这个数字。
“小潘先生出价4000万一年,租赁我的院线。”邵义夫看了陈维云一眼,笑呵呵的问:“我老人家不和后生仔耍心眼,所以曝光小潘先生的底价,小陈先生,你出多少钱?”
“我只出3600万港币!”陈维云不会参与竞价,他早就准备了一套方案,他相信足以打动邵义夫,
“邵生,我租下你的院线后,准备在20家戏院内开设专营店,我愿意每年拿出直营店纯利的一部分给你,你看怎么样?”
“你的账目我无法检查,我想知道一部分纯利大约是多少钱?”邵义夫飞快评估这个提议,是否划算呢?
“要不这样吧,我们在协议里标明,我每年支付不低于400万港币的直营店分红。”陈维云最多支付400万,这样算下来,20座戏院的年租金将固定在4000万港币的价位上,与两部电影的盈利相当。
“才400万港币?”邵义夫似乎嫌少,他摇头说:
“我的院线与嘉禾、金公主不同,20座戏院全是我的自有产业,当初选址都经过精挑细选,我的几座龙头戏院全港绝无仅有,比你的伦敦戏院人流更旺,直营店一开,你还怕无钱赚?800万还差不多。”
“龙头毕竟是少数,余下全是小型戏院,这些戏院的直营店盈利是有限制的。”陈维云不会答应他,
“邵生,你要考虑长远问题,潘迪声对电影一窍不通,他对这个行业一无所知,你觉得他有可能租到三年吗?他也许一年都坚持不住,但我能,我不止能租三年,我还有能力租十年,我可以确保你院线的长期收益。”
这一章感觉写的不好,一直在改文,勉强更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