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天门外的事情的确解决的很顺利,不得不说,朱常洛很了解王锡爵,老首辅醒过来之后的第一反应就是朝着众臣宣布自己并无大碍,只是体力不支而已,并且带着内阁的一干阁臣一起承接了皇帝的口谕,随即又强撑着精力对在场的一干年轻御史训示了一番,命他们回去之后不得造谣生事,随即才遣散了人群。
在老首辅的声望威压之下,他昏倒在承天门之外的事情,总算是没有掀起什么大风大浪,而皇帝也适时的派了宫内的大太监王安到府中,带去了抚慰的旨意,算得上是圆圆满满的解决了。
但是这一次扣阙带来的影响,却远远不止于此!
应当说,这次扣阙并不算是一次十分大规模的正式的扣阙,它既没有朝中德高望重的大臣带领,也没有足够的人数支撑,充其量不过是一群御史胡闹罢了。
一般来说,皇帝对于这种扣阙的态度都是置之不理的,没有大佬的参与,一群六七品的御史言官,纵然有影响力,也不至于能够闹得出多大的风波来,随他们闹上一阵,刷够了声望,自然就会退去了,甚至连皇帝的面都未必能够见得到。
但是这一次却不同,皇帝不仅理了,而且还亲自出宫料理了!
后果……自然是朝中大臣都没有料到的!
御史言官被锦衣卫的一纸奏章疯狂打脸不说,为首的几个人更是一个惨遭流放,一个身首异处,还有一个稍微轻点,被罢黜官职,禁足府中,这种战绩,这可谓是大明朝有史以来最惨烈的一次扣阙了。
偏偏天子的处置还让人挑不出任何毛病来,毕竟惠世扬和游士任的罪证摆在原地,连二人本人都难以辩驳,外人更是无颜替他们两个申辩。
唯一一点值得被拿来做文章的,无疑就是天子犯了文臣的潜规则,将游士任给斩首示众了。
但是且不谈游士任本就罪大恶极,在场的那一大群大臣,甚至还包括内阁诸臣和阁部大臣等一干老大人们,又何尝没有为此而努力过?
结果不错,天子下了诏书,认了错,并且表示下不为例!
但是问题是,人死不能复生,在官场上的人,谁也不会天真到真的以为会有下不为例这种事情发生,天子既然有了杀文臣的先例,以后必然还会继续有的。
只不过现在顾着一干老大人们的强烈反对,没有表示出来而已,就拿先帝之时来说,先帝曾经不止一次的保证过要立当今为太子,但是实际上先帝早就不止一次食言而肥了,若不是群臣一直苦苦坚持,先帝早就立了四皇子为太子了。
换了今上继位,难道就能保证自己的每一句话都是实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