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达追击命令之时,鞠义根本就没有多想。
他反叛之前,就已经打探好了情报,知道常山郡有哪些人员构成。
在他眼中,常山郡值得重视的,也就韩变和潘凤。
如今这两人都在此处,他还怕对方玩出花来?
还是那句话,这场战争打响之前,鞠义就已经认定了自己会是获胜的一方。
现实仿佛也在按照鞠义的想法进行。
韩变撤退之时,除了潘凤指挥的五千士卒,因为老兵比较多的缘故,不听指挥的要少一些,还能保持住基本的阵型,其余数千新兵,根本就已经乱了。
面对这样的一支“溃兵”,鞠义实在是想不出任何失败的理由。
韩变骑在骏马背上,仗着铜色的“骑术精通”技能,一路狂奔,叛军虽然奋力追赶,追上了不少溃兵,却暂时追赶不上韩变。
韩变这时也有了余暇,他恨恨地往后望了一眼。
这本是一场他预料之中的失败,连潘凤都说过,正面对决,他们的胜率不超过两成。
韩变也早就做好了失败的准备。
可是,他完全没有想到,自己会败得这么彻底。
这就是名将的能力吗?
实力只要超过你,就不会给你一点战胜他的机会。
若是没有神臂弩这样的杀器的话,恐怕就真的没有一点机会了吧?
韩变努力地带着剩下的数千士卒,向着真定的方向,亡命狂奔。
一路上,鞠义的前锋部队数次追上韩变他们,全靠潘凤带着人死战,才将对手击退。
不知不觉间,韩变已经带兵撤离了十数里地。
这时,鞠义也带兵,追到了一处地方,这里道路两旁都有茂密的树林。
“吁!”鞠义率先停了下来,在他的指挥下,他所带的兵马,也都停了下来。
鞠义指着前面的树林,问着身旁一人:“此处是哪里?”
他问的那人是常山郡土生土长的人,名叫李宏,他本来是灵寿县一属吏,在鞠义攻破灵寿县之后,便投降了鞠义。
李宏别的能力不行,但对常山郡内的地势却是了如指掌,因此得到了鞠义的重用。
李宏受到鞠义重用,也是死心塌地跟随鞠义,他向四周望了一眼,便回答道:“此处名叫‘忘林’,自此绵延数里地,是周围许多百姓赖以为生之处。”
鞠义点点头,指挥着几队斥候。
“你等速速进林中查探,若发现敌人伏兵,立即发信于我!”
几队斥候进入忘林之后,李宏有些疑惑地问道:“将军若不快追,敌人岂不会跑掉了?”
鞠义冷哼了一声,念在还要用到李宏,还是解释道:“此处地形十分适合设伏,我若贸然追赶,中了敌人伏兵,岂不是反胜为败?花上小半个时辰,谅他们也跑不到哪儿去!”
鞠义的自信是很有道理的,韩变这边,可不是所有人都有战马的,前进速度快不到哪儿去,他只要奋力追赶,不愁追不上韩变。
更何况,一路过来,一直都见得到韩变所部的溃兵,有这些败兵在,他也不怕追丢。
李宏敬佩地望了一眼鞠义,不再说话。
小半个时辰之后,派出的斥候陆陆续续返回,他们当中有发现躲藏起来的溃兵的,但却没人发现大量士兵埋伏的痕迹。
鞠义这才放下心来,道:“追!”
不多时,队伍来到一座山前。
鞠义扬鞭,指着山峰问道:“这里又是什么地方?”
李宏马上答道:“此处名为‘安山’,山高林密,将军可要小心。”
鞠义赞许地望了李宏一眼,再次派出了手下的斥候。
同样的,小半个时辰之后,斥候们带回来了和之前一样的消息,不见伏兵的踪迹。
鞠义哼了一声,不屑地说道:“真是蠢材!”
李宏适时地问道:“将军说的,可是那韩变?”
“除了他还有谁?”鞠义冷笑道,“连在这些地方设伏都不懂,还妄图与我为敌!”
在鞠义眼中,韩变连这么好的地形都不会利用,是绝对的蠢材无疑。
但鞠义并没有想过,倘若韩变真的在这里设伏,然后被他看穿,韩变又会得到他什么样的评价?
恐怕和蠢材的差距不会太大。
如今,鞠义已经完全没有把韩变和潘凤放在眼里了,一开始还有的一点点小心,也已经完全被他抛诸脑后。
这一次,鞠义追击的速度,远远超过之前。
他甚至是带着手下唯有的两千骑兵,先行一步,追击韩变。
剩余的数千步兵,则在后面慢慢赶上来,一路还能收拢韩变的败兵。
反正,韩变的人数虽然略多,却是败兵,这样的士兵,人数再多,也只是等待他捕捉的猪猡,对他不会有多少威胁。
更何况,这两千骑兵当中,有一千人都是他麾下最为精锐的部分,是他的私兵,无论是战斗能力,还是忠心程度,都远非一般部队能比。
有这两千骑兵,即便是和韩变带的人硬捍,鞠义也有战而胜之的信心。
抛却步卒的拖累,只剩下骑兵,追击的速度果然快了不少。
很快,从被追上的逃兵口中,鞠义得到了韩变所在大部队的消息。
就在他们前方数里!
鞠义的心陡然激动起来。
追上韩变,擒拿到对方,在拿韩变和中山国、常山郡作为见面礼,献给袁绍,这本就是他的目标。
如今,距离达成这个目标,不过数里地的距离!
“快!追上韩变,我重重有赏!”如今,鞠义的眼睛都已经红了。
他渴望功名利禄,韩变就是他追求利禄的垫脚石。
近了,更近了!
鞠义甚至已经能够听到,前面大股兵马的呼喊声。
他眼中的光彩,也越发炽热。
远远的,鞠义已经能够看见前面兵马的尾部,进入了一座山中。
想也不想,鞠义就准备追赶。
一直勉强跟上鞠义的李宏,这时连忙劝谏:“将军,前面是‘宁山’地势也很险要,是不是要提防敌人埋伏?”
鞠义摇摇头,道:“不会的,这座山虽然险要,但当中的道路却极为宽阔,能埋伏军队的地方,距离道路中央起码有两百步的距离,除了大黄弩之外,弓弩都不能攻击到我军。在这里设下埋伏,根本就威胁不到我等。而大黄弩岂是一般人能使用的?谅他韩变军中,顶多有一二人能拉开。难道他韩变还派一两个人来埋伏不成?”
说到这里,鞠义嗤笑了一声:“连‘忘林’,‘安山’这两处适合设伏的地方,韩变小儿都没有设伏,更不必说这里了。你不必多言,看我如何追上韩变小儿,将他擒拿!”
说完,鞠义拍马,纵身上前,对着士卒们大声呼喝道:“我等已追上敌军,是时候让他们见识一下,我等的厉害了!”
随后,鞠义一马当先,冲在了最前面。
李宏无奈之下,只能勉强跟在鞠义后面,一起冲进了“宁山”之中。
在转过一个弯之后,远远的,鞠义已经能够看到韩变所部狂奔的身影了。
他的嘴角现出一抹狞笑。
“跑?你们跑得掉吗?之前是有步兵的拖累,又担心埋伏,才让你们跑了这么远。如今这两者都已经没有了,你们还是乖乖地留在此处吧!”
鞠义仿佛已经能够看到,韩变被他擒获,然后献给袁绍,他得到袁绍重用的场景了。
他的嘴角已经掠了起来,这是得意的笑容。
可是转瞬之间,鞠义的笑容就凝固了。
他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声音。
那是战鼓敲响的声音。
可是,此处怎会有战鼓敲响?
难道是……
鞠义的目光投向了旁边的宁山。
他看到了,距离道路两旁约有两百多步的地方,已经齐刷刷地站起来了一片士兵。
看他们的装束……
是冀州军!
这些士兵们的手上,都举着一个个模样有些奇怪的物什。
鞠义依稀认得出来,那应该是一种弩机。
鞠义心中有了一丝不详的预感,但被他强行驱除出脑海之中。
就算对方有埋伏又怎样?
看那弩机的大小,比传说中的大黄弩差远了,怎么可能射中两百步外的己方?
只要自己指挥得当,这些埋伏,根本就不会给自己造成威胁。
顶多就是追不到敌人罢了。
可是,马上,鞠义就听到了一阵阵清脆的声音。
久经沙场的鞠义,马上就听出来这是机括扣响和弓弦抖动的声音。
鞠义的目光凝固住了。
怎么可能?这些冀州军怎么会在两百步外就射出弩箭?
莫非,指挥这些人的将领,连弩箭的射程都不清楚?
这样的蠢材,是怎么做到指挥一军的?
马上,鞠义就知道事情的真相,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了。
密密麻麻的一片箭雨,向着鞠义所带领的骑兵飞来。
在鞠义的想象之中,这波箭雨,根本就不会给他的骑兵带来任何威胁。
这里的每一支弩箭,都应该在他们身前的数十步,便失去所有力道。
它们的存在价值,应该只是暴露那一波伏兵的存在。
可是,这一次,事实却完全超乎了鞠义的想象。
冀州军手中的弩机,射程可是不逊于大黄弩多少的神臂弓!
耳边不断传来的利箭入体的声音,还有骑兵和战马的惨叫声,无不告诉鞠义,这种弩机的强大。
听着周围的惨叫声,鞠义的心简直在滴血。
这些骑兵,都是他千挑万选才选出来的,其中更有一半人,是跟随他已久,一直忠心耿耿的私兵,精锐中的精锐。
若是正面对决,只要他指挥得当,这两千骑兵,甚至可以正面战胜数倍于己的敌人。
这两千人,每一个人,都是鞠义心中的宝贝疙瘩。
可是,这些精兵,却因为他的失误,而中了冀州军的埋伏,正在遭受箭雨的袭击。
如果他不反叛……
如果他不轻敌……
如果他不冒进……
甚至于只要他不那么着急,先派人查探一下,他也不会落到这种境地。
想到这里,鞠义的肠子都悔青了。
可是,这世上没有后悔药卖。
鞠义只能承受冒进的后果。
鞠义的这两千骑兵虽然精锐,却也没有富裕到人手一套盔甲的地步。
他军中能穿盔甲的,也就那么十几个人。
其余人的装备,在漫天箭雨面前,就跟纸糊的一样,不能起到任何防护作用。
而且神臂弓不仅射程远,穿透力也十分惊人,史书上记载是“入榆木半笴”。
即便是那十几个能穿盔甲的部将,他们身上的盔甲,能起作用的,也只有防护最出色的护心镜而已。
其余部位,在神臂弓的打击面前,不过能起到一点阻隔作用罢了。
如果有步兵还好一点,步兵虽然机动性、杀伤力都远不如骑兵,但列阵守备的能力却比骑兵强出了不止一点两点。
问题是,前不久,鞠义为了尽快生擒韩变,而把步兵全部留在了后面,自己带着骑兵现行追赶。
若是等步兵追上来,恐怕只能给他们这些人收尸了。
面对神臂弓的突然袭击,鞠义的两千骑兵,损失不是一般的惨重。
鞠义强打起精神,调转了马头。
他不用看也知道,方才还在逃窜的韩变所部,此时已经准备好重新杀回来了。
若是在平时,鞠义自然不会把韩变那点残兵败将放在眼里。
可如今他中了埋伏,无时无刻不在面对着对面那强弩的打击,如果韩变率军杀回来,对他而言就是毁灭性的打击了。
他只能撤。
事到如今,鞠义已经不指望能战胜韩变,夺下常山郡了。
他只希望逃出去,尽可能多的带着麾下逃出去。
军队是鞠义的根本,如果这些精锐全都覆灭了,那鞠义便再无在这乱世立足的本钱。
到时候,别说是追求功名利禄,出人头地了,鞠义能不能在这世上生存下去都是问题。
一定要把部下带出去!
鞠义咬了咬牙,大声吼道:“撤,快随我撤!”
在鞠义心中,他还是有比较大的机会,带走这里的大多数人的。
对方的弩机的确很强悍,而且显然对方采用了分成三批射击的方式,尽量延长箭雨覆盖的时间。
可是,越是强悍的弩机,重新上弦需要的力量就越大,花费的时间也就越长。
这种弩机威力和大黄弩差不多,恐怕即便不是十石弩,也会是八石弩、九石弩吧?
对方重新装填弩箭的速度,一定会比较慢。
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一个没有什么弩箭射出的真空期。
届时,就是自己带着手下,逃出生天的机会。
鞠义紧咬着嘴唇,用力地挥舞长枪,将射向自己还有射向周围士卒的弩箭尽量扫落。
一定要坚持下去,坚持到那个机会出现!
不知不觉间,鞠义的嘴唇已经被他咬得冒出一丝丝鲜血,殷红无比。
可是,鞠义的愿望很快就落空了。
鞠义的视力很不错,完全能看清楚两百步外的冀州军。
很偶然的,他瞥见了远处一个冀州军的动作。
那个年轻的士卒,在扣动机括,射出弩箭之后,立刻开始重新装填弩箭。
这个士卒的身体不算多强壮,甚至于看上去有些瘦弱。
鞠义绝不相信,这样一个士卒,能拉开大黄弩。
哪怕是这种弩机需要的力量小一些,这个士卒也未必能拉开。
即便能拉开,他花费的时间、精力也绝不是一个小数目。
短时间内,这个士卒绝不会再给他造成威胁。
鞠义在心中下了论断。
然而,就在鞠义准备将注意力从那个士卒身上转移回来的时候,他眼角余光瞥见的一幕,却让他毕生难忘。
那个年轻的士卒,仅仅是坐在了地上,用踏张的方式,没有依靠任何人的帮忙,便成功将弩机上好弦。
整个过程,花费的时间,不过是片刻。
看上去,那个士卒拉开的,不是堪比大黄弩的强弩,而是一把普通的二三石弩机一般。
如此强悍的弩机,怎么可能这般简单便被人拉开?
鞠义几乎就要怀疑他自己是不是已经眼花了。
或者说,这一定是巧合,那个士卒只是看着显瘦而已,实际上他一定是一个力气很大的猛男。
鞠义在心中这样安慰自己。
但是,毫无减缓趋势的箭雨,还有眼中瞥见的其他地方发生的类似情景,都明白无误地告诉鞠义,他看到的,并不是巧合。
那种强弩,在射程远、威力强之余,却并不像大黄弩那样,少有人能使用。
鞠义在骏马上长叹一声,他知道,带走自己的大部分精锐,也成了奢望。
在这样漫天的,几乎不会停歇的箭雨之中,谁能逃走,谁会留下,比拼的不是武艺强弱,也不是身份高低,而是运气的好坏。
他心中再无侥幸心理,纵马便向后狂奔而去。
什么两千骑兵,什么精锐,如今鞠义都不再想了。
他只希望能逃出生天,收拢败兵,然后直接去投奔袁绍。
虽然身为败军之将,投奔袁绍之后肯定不会得到重用。
但事已至此,他还能投靠何处?
只有投靠袁绍,暂且蛰伏,将来才有翻身的机会。
当然,前提是自己一定要能逃出生天才行。
鞠义对此还是很有信心的,他骑术好,座下战马也很优秀,武艺又高,即便逃离需要看运气,但相比起来,他无疑会是最容易逃离的那一个。
“驾!”
鞠义跃马扬鞭,眼中求生的火焰炽烈燃烧着。
一定要逃出去,一定要!
不远处,宁山上,负责指挥冀州军的,正是郝昭。
郝昭在军略方面的属性,暂时还比不上升级之后的韩变,却也相差不远,而且他琢磨这些东西的时候更多,真要比起来,韩变未必能胜过他。
再加上,郝昭投奔韩变不久,名声未显,鞠义自然不会对这样的人有多少忌惮之心。
设伏的任务,自然而然的就落在了郝昭肩上。
在韩变大张旗鼓地离开真定县之后不久,他就带着两千士卒,悄悄地跟了上来,然后按照计划,在宁山设伏。
设伏的时候,为了保险起见,郝昭甚至让士卒们又后退了十步左右,这个距离上,神臂弓依然有足够的杀伤力。
事实证明,郝昭无愧于他的属性和潜力,虽然做的并非是他最擅长的防守,可是这次伏击战,他还是打得有模有样的。
在鞠义进入伏击圈之后,郝昭并未马上击鼓传递信号,让士兵们射击。
他先放过了两千骑兵的前队,集中攻击这支部队的中间部位。
果然,在他的突然攻击之下,鞠义的两千骑兵,顿时损失惨重。
这样的伏击战,无疑是非常成功的。
但是,郝昭岂会满足于这样的战果?
这可是郝昭的初战!
整个伏击战,神臂弓是韩变提供的,伏击地点是韩变定下的,甚至于,亲身犯险,诈败(虽然演变成了真败)吸引鞠义进伏击圈的,也是韩变。
虽然刚刚韩变逃跑的时候,非常狼狈。
可若是就这么取得胜利,本次取胜的最大功臣,恐怕非韩变莫属。
郝昭不会争功,却也不希望让自己的表现变得可有可无。
在看到鞠义的时候,郝昭便知道,他的机会来了。
郝昭不认识鞠义,但是他有眼睛,看鞠义的穿戴,他便知道,这人的身份,恐怕是进入伏击圈内的两千余骑兵当中,最高的一人。
哪怕他不是鞠义,擒获或斩杀他,也是一份耀眼的功劳。
其他人还可以放走一两个,但是这人,绝不能让他逃走!
他看到鞠义准备撤退,他也知道,在对方骑着高速移动的战马的情况下,要用弩箭射中其中确定的某一个人非常困难。
但是,郝昭却没有一点担忧的意思。
相反,他的嘴角反而噙着一丝浅浅的笑意。
好像是在嘲笑对方自投罗网一般。
鞠义很快就停了下来,双眼通红地看着前方。
不知何时,一支数百人的部队,已经切断了鞠义的退路,摆好了阵型,前面一排士卒举盾的举盾,横起长枪的横起了长枪。
后面几排,全都是手持弓箭的士卒,他们手里的弓箭,稍微向上扬起了一个角度,随时准备发射!
看到这一幕,郝昭终于是放心地笑了。
神臂弓总共一千把,而且韩变还留了十几把,准备研究、仿制出来,郝昭能带出来的,不过九百多把。
可是他带来的士卒,却足足有两千多人。
多出来的人,原本是为了保护使用神臂弓的士卒。
可是郝昭却临时起意,派了数百人,不为杀敌,就为了抄敌人后路。
前有强敌,后有阻拦,两旁还有神臂弓虎视眈眈。
鞠义已经陷入重围,插翅难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