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处冒烟,焦头烂额的奥斯曼帝国,终于服软了,除战争赔款方面,减到六百万两之外,其他的条款没有什么大的改变。
以小高加索山脉为界,割让苏伊士地区,挑选两位公主和两百美人到大秦和亲,两国互免关税,开放通商口岸,允许商品自由流通等等。
协议签署之后,秦军以火箭弹用完为由,停止了对伊斯坦布尔轰炸。
光靠欧洲各国的舰炮,是不可能对伊斯坦布尔造成实质的威胁的,这个时候奥斯曼的火器并不比西方落后,没有了秦军的空中主攻,欧洲各国对攻破伊斯坦布尔也不抱什么希望了。
于是各国的战舰都选择一些实惠的,在沿海不断袭击抢劫,抢了个钵满盘满之后,撤军。
如此,奥斯曼终于可以集中精力,应付匈牙利于维也纳一线发动的大规模反攻,应付入侵巴格达地区的萨法维大军,还有国内越来越严重的叛乱。
此时萨法维已经攻占了两河流域的多座城池,但由于奥斯曼不断增兵巴格达,加上国内的呼罗珊地区的库尔德武装、乌兹别克骑兵渐成气候,萨法维帝国不得不撤军回去扑救。
消灭了奥斯曼海军后,西班牙首先撤军,原因很简单,腓力四世还念念不忘进攻法兰西,而且没有奥斯曼帝国海军的牵制,实力不弱于英国海军的无敌舰队大有可为。
同时和葡萄达成了和议,没有后顾之忧,腓力四世准备在欧洲大干一场。
欧洲会怎么样,大秦不管,你们打成一锅粥也好,只要不影响大秦的贸易就行了。
印度方面,奥朗则布败退德里后,派人刺杀了自己的哥哥,尽夺孟加拉省的兵马。然后再次威逼利诱,让古吉拉特省的弟弟变成了同盟,出兵袭击僧格大军的后路。
在僧格率军进入印度河流域之前,莫卧儿王朝基本还处在全盛时期,实力不容小觑。
奥良则布整合内部的实力之后,又派人到大秦称臣纳供,献上了大量的金银财宝,自降为蕃属国。
考虑到让印度大陆出现一个统一的强大政权,并不利于大秦进一步控制这个地区,哪怕这个政权是现在大秦扶植的准噶尔部建立的。
此一时,彼一时,一旦让准噶统一印度,他未必还这么听话。
所以,秦牧与大臣们商议之后,决定接受奥朗则布称臣。
没有了秦军来自背后的威胁,加上内部已经整合,奥朗则布与僧格战了个旗鼓相当;
此时的准噶尔部基本占领了后世的巴基斯坦地区,加上其实行对各种信仰一视同仁的政策,很得当地人支持,在印度流域逐渐站稳了脚根,与莫卧儿王朝形成了僵持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