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渠道问题,真的发展果树种植最大的问题显然就是技术问题了——大规模的人工林,尤其是果林,病虫害的发病率一定会显著增高,相应的技术支持显然也变得异常重要了。
解决市场是解决销路,技术支持则是给村民提供稳产、增产的保障,可以说二者缺一不可。
想到这个,徐毅也有些挠头,这看起来不起眼儿的事儿还真是个不大不小的难题,别说村里到现在没哪家还在经营那些果树。
说来就算有人在种,这毕竟也有私心,未必肯教还未必有人肯信,这倒是没什么奇怪的。
而原本能够指望的还有农技部门,不过说起来乡里的农技站现在也是人去楼空,就连门口的牌子都掉光了油漆,要是不熟悉的人,肯定不知道这里原本是干什么的。
说起来别说农技站,就连农业局也因为这些年县里的经济不大景气,所以办公经费不足。财政拨款能维持着编内的职工工资就不错了,至于各个农技推广站的工作人员原本就没编制,哪儿还能拿得到多少钱。欠薪这事儿只要开个头儿,后面就习惯成自然了,没几次人心就散了。有人带头辞职,后面的就有样学样,没用多久县里的农技站就全面瘫痪了。
跟这个相似的,还有什么农机站、良种站之类的部门同样如此。
脑子活络又有门路的,就自己开店单干,倒也能赚得满飘满钵。那些没什么门路的,就只能想办法另谋出路了。
可以说,随着市场化的进程,国家对基层农业的扶持力度也降低到冰点,农民要想学习知识,往往只能靠着自己摸索,这也是现今农业发展相比经济的突飞猛进明显滞后的主要因素之一。
至于县里坐办公室的那些老爷们,徐毅也不抱什么希望,这些人专业都不对口——相比服务农民而言,他们的专业技能是服务上级。
徐毅小的时候还有农技站的人下到村里,多少也能解决些实际问题,可是这几年就根本没人来了。
村里人也只留着那些卖籽种化肥、农药农资的联系电话。
种地如果发生虫害或者病害,他们也只能去问那些卖农药的、卖化肥的。
可想而知他们会怎样答复——肯定推销自己利润更高的产品,至于卖出去的东西有效没效,是不是最合适的,没准儿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
徐毅看到这情况想说,话到嘴边却也只好咽下去——自己也不懂这玩意儿,说了也没啥用处。就算真的听了自己的话,难道让他们干挺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