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九点半发车,早上八点多才到了省城,三个人正好在火车上睡了一晚。
火车进站,三个人拿好了行李下车,跟着人群一起出站。
巧莲这辈子也是第一次来省城,眼前的情形跟他记忆里完全不一样,如今的省城,哪有前世那般繁华?
巧莲也闹不清方位,于是赶紧找了人打听一下,问明白卫校的具体位置,大概有多远,要怎么走才能到。
幸好这年月的人都很实在热情,遇见问路的都会很仔细的讲清楚应该怎么走。
巧莲毕竟是去过不少地方,人家一说,她心里就有数了,于是谢过人家,领着俩姑娘先去找地方吃饭。
火车站附近就有饭店,不过里面也没啥好吃的。
三个人点了三碗荞麦面条,上头浇点老汤,就觉得格外美味了。
吃完饭,又歇了一会儿,三个人这才出了饭店,照着人家指点的反向,朝着卫校走去。
路上实在闹不清怎么走了,就再找人问一下。
索性这时候天不冷,路上人不少,找年纪大的人问一下,人家还是很愿意告诉的。
别看这年月省城没有后世那么繁华,可地方也不小。
尤其这年月也没有公交车,全凭着走路,从火车站走到卫校,用了差不多一个钟头。
来到卫校门外,巧莲递给了传达室大爷介绍信。
老大爷一看明白了,于是指点巧莲三个人进门左拐,走到一处二层白楼,找到办公室报道。
介绍信给了对方接待人员,对方看完之后,赶紧给雪梅和玉芬办理入学手续、安排了宿舍寝室。
雪梅她们这个属于工农兵学员,跟正常上大学的学生不一样,课程安排也不同。
负责接待的人,把相关的课程安排写了一份,交给两个姑娘。
之后又找了人,带着雪梅和玉芬,在学校里转了一圈,指点她们哪里是上课的地方,哪里是食堂等。
巧莲一直陪着俩姑娘,直到俩姑娘都安顿好,又给俩姑娘留了不少的粮票。
虽然学校也会给发,不过巧莲怕不够吃,所以特意淘澄了一些粮票,让两个姑娘留着,有备无患。
“好了,你们已经到了学校报道,接下来就安心学习吧。
我看了一下你们的课程,安排的很满,你们要多用功努力,不然跟不上。
难得有这样的好机会,可千万要把握住。
有什么事情就往家里写信,急事就拍电报,衣裳带的不够,写信回去,到时候给你们寄来。”
巧莲对这俩姑娘,就像自家晚辈差不多,甚至比对万玲还好呢,自然要多叮嘱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