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振华对于正从暗处向他袭来的冷箭一无所知,在会战誓师大会之后的几个月时间里,他大多数时间都呆在香山脚下的汉华技术情报研究所,与云集于此的数以千计的技术人员们探讨着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题。
经过来自于各企业的技术权威们的会商,大乙烯攻关项目组总共筛选出了几百个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这些技术问题分别交给了不同的研究小组,这些研究小组的成员来自于全国数百家石化设备、冶金、机械、电子等领域的企业以及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其中既有年愈花甲的老工程师,也有稚气未消的在校研究生。为了使研究成果能够与生产制造环节更快地融合,研究小组还吸收了大量的优秀技工。
各家加盟企业虽然在谈判的时候或多或少都带着自己的一些想法,患得患失,但在最终签约进入联盟之后,倒也表现出了国营大企业应有的素质。参与技术攻关的技术人员们可谓个个身怀绝技,而且干起活来也有板有眼。许多研究小组都是由多个企业和院校的技术人员混合组成的,但大家往往能够很快地相互适应,形成配合默契的团队。
汉华重工作为牵头单位,派出的技术人员是最多的。在几年前,林振华就已经开始布局大乙烯的研究了,这几年里,汉华已经形成了不少研究成果。如今,各个研究小组就是站在汉华重工的技术积累基础上进行后续研究,进展是非常迅速的。
来自于苏联的大批技术资料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所有技术人员的眼睛里,那些数以吨计的资料简直就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矿山。许多曾经困扰他们多年的技术难题,在这个故纸堆里都能够找到详尽的答案。看到这些资料的时候,各家企业的领导都服气了,觉得汉华重工当这个“五岳盟主”,还是有它的实力所在的。
大量的实验也同步地展开了。何海峰亲自出马与石油总公司、江苏省经委两家协商,通过银行贷款的方式,向项目组预付了2亿元的研究经费,支持各项技术实验。要知道,大乙烯技术攻关中的许多实验是非常费钱的,比如说,要拟合出一种材料的断裂韧性曲线,可能需要测试几百根试件,而每根试件的成本高达上千块钱,这样随随便便做一组实验下来,几十万块钱就不见踪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