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面临蝗灾威胁的还有整个黄河流域,今年黄河流域的水量不是太充足,发生蝗灾的可能性很大。
蝗灾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植被覆盖率低于50%,其次就是干燥、温暖,以及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喜欢独来独往的蝗虫在腿部受到触碰后,会变得喜欢群居。
黄河流域发生蝗灾的高峰期是2~6月,及7~9月这两个时间段,到达湖广、河南的官员在上任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灭蝗。
而灭蝗的重点区域就是植被覆盖率少于50%的地区,也就是滩涂、低洼裸露地区,以及农田。
这些地区是蝗虫产卵地的密集地区,植被多的地区一般不会发生规模太大的蝗灾,在干旱年份,由于水位下降,土壤变得比较坚实,含水量降低。蝗虫产卵数大为增加,多的时候可达每平方米土中产卵4000~5000个卵块,每个卵块中有50~80粒卵,即每平方米有20万~40万粒卵。
秦汉之时蝗灾的发生频率是8.8年一次,而到明朝时,平均2.3年发生一次,而在明末则是几乎每年都有。
一方面是植被被破坏了,河南地区曾经是一个生态很好的地区,而如今河南的土地已经有许多变得很贫瘠。
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气候变化不定和频繁的干旱所致。
干旱使蝗虫大量繁殖,迅速生长,酿成灾害的缘由有两方面。一方面,在干旱年份,由于水位下降,土壤变得比较坚实,含水量降低。同时,在干旱年份,河、湖水面缩小,低洼地裸露,也为蝗虫提供了更多适合产卵的场所。另一方面,干旱环境生长的植物含水量较低,蝗虫以此为食,生长的较快,而且生殖力较高。相反,多雨和阴湿环境对蝗虫的繁衍有许多不利影响。蝗虫取食的植物含水量高会延迟蝗虫生长和降低生殖力,多雨阴湿的环境还会使蝗虫流行疾病,而且雨雪还能直接杀灭蝗虫卵。另外,蛙类等天敌增加,也会增加蝗虫的死亡率。
这些地方官员在上任前都接受过灭蝗培训,除了在一二月这个比较冷的阶段用耕牛、马深翻那些蝗虫卵密集的地区外,每个县都开始大量养鸡。
牧鸡灭蝗法是山东灭蝗惯用的手法之一,一方面发展养殖业有收益,同时在灭蝗方面也十分有效,平均一头鸡能吃光1.5亩土地的蝗虫。
一旦发生蝗灾,各县把鸡赶到飞蝗来袭的地区大吃特吃就好了,不过黄河流域的东亚飞蝗一直是个大麻烦,能如此好消灭那早就消灭干净了。
毕竟蝗虫机动性较强,一旦群体达到一定数量,飞蝗群很可能集体朝着一个方向狂飞七八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