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思仁则不作声,其实这也表明了他的态度。朱由校看了一下情况,十个人中,五人想要罢方从哲,看起来是个平局,其实不然,因为叶向高和孙承宗之所以会出声反对罢方从哲,其实不过是照顾他的情绪罢了,真的算下来,还是七比三的结果。
难道又要象上次一样来个以情动人?用皇帝的地位来迫使臣子不敢担负离间君臣的罪责?这种手段使用过一次以后,只怕会有些问题,因为既然东林人敢于在朝中公然发难,那就表示他们其实已经有了相应的对策。
朱由校自登基以来,虽然群臣好象不大听话,但每次想要做成什么事倒都是能够顺利做成,就象收商业税,虽然有小波折,但结果倒都让他满意。而这次只怕是登基后遇到的第一件麻烦事了。
他突然感到心力交瘁,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自己想挽救明朝,想多做些实事,为什么总是有这么多人要和自己捣乱呢?特别是捣乱的人还是一些素来有良好名声的所谓正人君子?三案早已成为过去,自己的父亲当了皇帝,自己又当了皇帝,福王并没有当皇帝,李选侍也没有当成皇后,这不就行了吗?大家安安静静地为国家,为民众做一些实事不好吗?为什么总是要争这些没用的事?打击政敌就这么重要吗?比大明朝的存亡都要重要吗?
他想,要不要做个昏君算了,象自己的爷爷一样,我惹不起还躲不起了吗?把国家大事交给你们,反正明朝灭亡还有二十多年,到时自己搞一艘大船,带着老婆孩子跑到天涯海角,过自己的日子算了。
可是不行呀,就算能带着视自己如亲子的客氏,就算能带着忠心耿耿的魏忠贤,还有那么多太监宫女呢?还有长得象朱啸天的卢象升呢?还有屠夫二人组的孙传庭和洪承畴呢?还有要钱不要官的满桂呢?还有可敬可亲的徐先生呢?就算这些人都能带走,就算他们都愿意跟着一起走,那还有供养了朱家王朝两百多年的百姓呢?这如何带走?
还有延续了几千年的华夏传统呢?难道让满清鞑子上台来吹嘘他们的骑射无双,吹嘘他们的得国如此之正?吹嘘他们的同时向十一国宣战?吹嘘他们的宁与友邦不与家奴?吹嘘他们圆明园三日成焦土?
各种求,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