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良玉命令鸣金收兵,开始清理战场,白杆兵遇到受伤的奢兵就是一刀割了首级,近卫军则只是用刺刀杀死伤兵,首级是不砍的,近卫军操典有规定,打扫战场时,只有辎重兵和伙夫能砍首级,正兵不能砍首级,违反者不但无功,反而会重罚。
清理战场的同时,一部分士兵开始扎营,因为明天要继续向前攻击,所以扎的是简营。土兵行军作战了一天,收拾好后,就早早睡了。秦良玉和鲁钦秦翼明巡视了营房守卫后,来到大帐商量明天的方略。
秦良玉道:“鲁将军手下火器犀利,阵容齐整,确实是一支不可多得的精兵呀。”战损结果出来了,近卫军死伤一百多人,白杆兵仅战死就达两百多人,当然奢军被杀死和俘虏的人达到了四千多,这样的交换比,确实让人无话可说。
鲁钦道:“上次在新都我们主守,敌军数量较少,冲击力不足,所以战果很好,这次奢军打乱了我们的阵形,不得不和他们拼刺刀,所以损失要多一些。皇上说过,最好是打阵地战,运动作战我们的战斗力会削弱。秦将军的白杆兵才是真正的精锐,近身搏斗伤亡都这么小,杀敌都这么多,实在是让我近卫军汗颜呀。”
秦良玉苦笑道:“那是没有办法,我们盔甲火器都不如近卫军,只能死拼了。”
鲁钦无法接口,沉默了下来。秦良玉很快收拾好自己的情绪,开始布置明天的行动:”我军兵少,明天要全军押上,鲁将军带领近卫军与我带的白杆兵在前,翼明带骑兵做后备队,只攻北门,争取将北门攻下。阵形的问题,明天我想这样改一下……“
第二天早上,吃过早饭以后,部队开始进军,一个时辰后到达成都城外。秦良玉开始展开部队,前面是四排白杆兵,后面是四排近卫军步兵,骑兵依然跟在后面约四百步处,这是典型的进攻阵势。
稍事休息后,秦良玉开始战前动员:“前面就是围住了成都的奢崇明贼兵,功劳就在眼前,就看你能不能抓住立功的机会,这次平乱后朝廷的赏赐不会低,想给子女挣一个好出身,就看现在了。”
白杆兵一个个战意饱满,近卫军也是举着火铳跃跃欲试。秦良玉动员完毕,退到后面,队伍继续向前面一里处的奢军逼了过去。
昨天奢寅攻击失败后,为了减轻罪责,他将秦良玉的部队数量和战斗力都夸大了几倍,所以这次奢崇明亲自守在了北门这一边。待他看到大约只有五千人的敌军时,狠狠地瞪了奢寅一眼,奢寅急忙道:“他们的火器真的很厉害,最好还是等他们进攻。”
这个正确的决定立刻就被奢崇明否定了:“十万多人对付五千人,竟然想用守的,你的勇气被一次失败就打没了吗?我对你很失望。进攻,迅速进攻,不给他们喘息的时间。”
看到敌人摆出了进攻的阵势,秦良玉命令停止前进,让近卫军上前,与白杆兵交错排列,鲁钦传令:“白杆兵掩护近卫军,阵形不准乱,不得出阵攻击。”
又是密集冲击,在敌军距离前军三十步时,鼓声响起,所有的近卫军前两排将火铳击发,白雾将前方全部罩住,然后后两排步兵和前两排的交换位置,等待鼓声,而前两排的则在后排开始装药。
白雾散开,奢军不顾倒在旁边的同伴,继续向前冲击,等到冲到面前时,鼓声响起,清脆的枪声将前面的奢兵大部击倒在地,没有中弹的奢军被白杆兵轻易地杀死。
今天的战斗又如昨天的翻版,只不过今天的步兵可以更加从容地装弹,近身的攻击已经全部被白杆兵接了下来,鲁钦觉得这样的配合应该会更好些,这次回去后要向皇上建议一下。
奢崇明催得更急,冲过去的奢军密度更大,这样近卫军杀人的效率更高。但终究只有两千只火铳,当奢军密度大到一定地步时,大量的压力就转到了白杆兵身上,渐渐白杆兵就有不支的迹象。
秦良玉命人吹响竹笛,白杆兵脱离了和步兵的混合阵形,开始向前冲锋。乘这个机会,鲁钦命令步兵变阵,由原来的四排变成六排,然后实施三段射击。
这样的变阵,虽然使得步兵前面的敌人短时间内减少了,但却加重了白杆兵的伤亡,等于是白杆兵用生命给步兵赢得了时间。
竹笛又响起,旋律又变了,白杆兵开始向两边冲杀,中间部分的奢军向步兵冲了过来。鲁钦在离步兵五十步时命令三段射击,第一二排士兵开枪射击,然后向后移动,第三四五六排士兵向前移动,第三四排士兵到达前方后开枪,再向后移动到最后两排,原五六排和一二排向前移动,然后五六排开枪,再向最后移动,一二排已经装好火药,开始开枪。就这样周而复始,保证前面始终有火力覆盖,奢军根本没办法冲到近卫军前面。
每一次开枪都有六百多颗子弹飞出,面对密密麻麻的敌人,就按一半命中,然后一半造成有效伤害,那也是一百五十多人,一分钟可以射出四到五轮枪弹,所以奢军根本没有办法冲过来,鲁钦不由得更加佩服皇上,皇上说过只要排好阵形,燧发枪兵完全可以抵挡住更多的敌人,根本不需要长枪兵的掩护,而刚才自己的排阵,还以为白杆兵的配合会增强战斗力,看来是完全错了。
竹笛声又响起,白杆兵开始后退,但他们后退是从两翼撤退,没有经过步兵的正面,撤退下来后分布在步兵的两翼,不再掺杂在步兵阵形中。
奢军终于支撑不住了,开始有人畏畏缩缩,不想再向前冲进那明知的死地。一人畏缩,当然会有更多人有样学样,奢军的攻势开始减缓,而这样使得死在枪弹下的土兵更多。终于有人开始向后退,很快就发展到所有的前阵土兵都向后退。奢崇明的督战队先还斩杀后退的土兵,结果反而被急着后退的土兵乱刀杀死。零星的溃逃只是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变成了大崩溃。
各种求,谢谢支持!
秦翼明一直在等这个时机,几次忍不住想去支援,都被骑兵营营长阻止了。现在手一挥,骑兵营象洪流一样向前泻了过去,步兵收缩阵形,让出通道给骑兵通过,然后继续整队装药,向前缓步跟进。
奢崇明根本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部队,只好跟着逃跑。很快北门附近的奢兵全部加入了逃跑的行列,秦良玉命令白杆兵开始前进追逃,鲁钦则带着近卫军一步一步地前进,始终保持阵形不乱。
白杆兵速度极快,然而打秋风的部队速度更快。奢崇明的军队刚刚开始崩溃时,登莱副使杨述程、安锦副使刘芬谦就立刻将士兵全盘压上,加入了打落水狗的行列。
奢兵可谓是雪上加霜,平时根本不敢靠近的军队现在都敢追着自己跑了。但是形势比人强,逃跑的无建制的土兵现在的战斗力等于零,如果不说是负数的话,什么样的鱼腩部队都能欺负他们一把。所以这场顺风仗打得是轻松无比,杨述程、刘芬谦都缴获颇丰。
秦翼明在追了十多里后停了下来,只是派了几个斥候远远地跟着败兵,然后大部队开始返回。路上遇到了正在砍首级的白杆兵,然后一起缓缓而回。
汇合了近卫军后,大家一起来到北门,城门大开,四川巡抚朱燮元站在城外迎接。秦良玉下马跪拜,鲁钦则是上前向巡抚敬了一个近卫军军礼。朱燮元皱了皱眉,却没有说话,而旁边的的巡按御史薛溥政却按捺不住了,面色不善地说道:“鲁副总兵见巡抚为何不跪?”这个副字说得格外重。言外之意,总兵都跪了,你个副总兵竟然敢不跪。
鲁钦面无表情地说道:“皇上说,我近卫军见到什么官也是不跪的。”
薛溥政气得大叫:“哪里有这样的规矩,哪里有这样的规矩!”
鲁钦道:“既然巡按大人要讲规矩,那鲁某就来和你讲规矩。巡按大人是几品官呀?”
薛溥政傲然道:“我是七品官,万历四十一年进士。”
鲁钦笑了,说道:“我是二品,你是七品,你见到我为什么不跪拜?”
薛溥政眼睛睁得大大的,看着鲁钦就象看着一个傻瓜一样,声音都有些歇斯底里:“我是文官,文官,明白吗?”
“哦,原来文官就可以不按品阶拜见武官,武官却要不按品阶跪拜文官?”
薛溥政看着他一言不发,这个问题还用问吗?这么愚蠢的问题还用回答吗?
“真是不好意思呀,我们近卫军中没有这些规矩,我们近卫军中士兵见到皇上都是不跪的,如果你不服,不如上个奏折参我吧!”鲁钦本来准备拿出尚方剑来,却怕巡抚脸上不好看,所以只这样说了一下就不再理他。
巡抚朱燮元却是知道鲁钦有尚方剑的,他当然不会告诉薛巡按了。打着哈哈将众人带进城里,直接来到巡抚衙门。
众人落座寒喧后,朱燮元开始安排后继方略。他要求由秦良玉和杨述程、刘芬谦一起继续追赶奢崇明的军队,争取能够将奢军的有生力量一举歼灭。
这时贵州巡抚李标已经派总兵张彦芳、都司许成名、黄运清等援救四川,他们入川以后,已经先后收复了遵义、绥阳、湄潭等地,现在正在进攻桐梓驿,很快就会进入泸州,直逼永宁。到时大家一起打下永宁,则奢崇明就只有投降了。
秦良玉奇怪地问道:“巡抚大人,那重庆的贼兵怎么办?末将已经命我部石砫兵占据了南坪关,断了重庆贼兵的后路,我们都去永宁,那他们往成都这边打来怎么办?”
朱燮元笑道:“无妨,延绥副总兵杜文焕已经奉命前来成都,本抚会让他们去重庆,将重庆贼兵剿杀。”
秦良玉道:“末将觉得,应该先收复重庆,这样我军才能够合在一处,然后以雷霆万钧之势压过去,这样才能一举荡平。”
薛溥政冷笑道:“秦将军,巡抚大人算无遗策,既然已经定好方略,就毋须秦将军再多言了。”
明朝军中,一直是文官负责告诉你要打哪里,武将只需要打就行了,秦良玉这话让薛溥政极其不满,什么时候武将也可以制定方略了。
鲁钦大怒道:“既然要我们打仗,那我们提些建议也不行吗?我们近卫军中皇上都是先听我们讲后再总结的,薛巡按觉得你会比皇上还聪明?”
朱燮元连忙和稀泥,说道:“两位不要争执,秦将军觉得应该先下重庆,本府也觉得应该如此,只是本府觉得有了杜将军,重庆应该可下,所以才要秦将军去攻永宁的。”
朱燮元本身不是个迂腐的儒生,而且他是明朝文官中少有的看到以文御武缺陷的人,他明白自己不可能比手下的将领们更懂得如何打仗,既然秦良玉提出不同意见,且有理有据,他当然会接受。
“那就按秦将军所言,先来灭掉重庆的贼兵,然后集结大军,对永宁行雷霆一击,永除西南后患。”
鲁钦看巡抚如此好说话,倒是有些奇怪。其实在原本的历史上,朱燮元本就是少有的不歧视武将的文官,他直到天启三年才明白分兵不能尽除匪患的道理,所以后来他一改作风,以重兵合围,很快就平定了奢崇明的叛乱。
当下计议停当,朱燮元命秦良玉带领鲁钦、杨述程、刘芬谦,共一万二千兵力,攻击重庆,并写奏折将西南局势及各将所立之功上报于朝廷。鲁钦也自己写了奏折交于快马带回京师。
鲁钦在奏折中将近卫军在西南的情况做了详细描述,认为近卫军表现良好,士气高昂,可以平定了奢崇明后再回京师。在奏折中鲁钦高度赞扬了朱燮元,说他是个不歧视武将的好官,能听取将领们的意见。而对于白杆兵的战力更是大加称赞。
朱由校接到两人奏折后大喜,这么短的时间就将奢崇明赶离了成都是好事,造反作乱这种事最怕的就是时间长,因为消耗太大,上次徐光启还抱怨过,辽东钱粮支出已经让户部喘不过气来了。
各种求,谢谢支持!
bình luận đoạn văn
Tính năng bình luận đoạn văn hiện đã có trên Web! Di chuyển chuột qua bất kỳ đoạn nào và nhấp vào biểu tượng để thêm nhận xét của bạn.
Ngoài ra, bạn luôn có thể tắt / bật nó trong Cài đặt.
ĐÃ NHẬN ĐƯỢ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