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十二,众臣请神宗昭妃刘氏负责为皇帝选后妃,昭妃朱由校倒是见过,知道她是个不喜弄权,性情平和的人,这样的人来主持选妃之事是最适宜的了。
方从哲又上奏要归老,这不知道是朱由校登基以来的第几次了。以前每次朱由校都是慰留,现在可能真的抗不住下面的攻击了。具体来说,攻击他的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引荐、赏赐李可灼。二是未加以预防,导致先皇驾崩。三是与郑家勾结。朱由校不想方从哲走,如果他走了,整个朝堂就真的变成了东林人的一言堂了,即使是做挡箭牌,也不能让他走。于是下旨:首辅所为,朕历历在目,引荐李可灼,正为首辅职责,赏赐乃先皇之意,其余未加预防及与郑家勾结,均为莫须有之事。言官论事,不可风闻,须有实据。着方从哲封为太师,进中极殿大学士。
这旨一下,整个朝堂顿时鸦雀无声。上次大家一吵,就将熊廷弼轰下来了,让御史和给事中们都精神大振,这么长时间东林派的孙慎行、惠世扬等不断攻击方从哲在红丸案中作为不当,让方从哲自己都认命了,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并且和东林党私下达成协议,对于红丸案,最后的结论是众臣皆有罪,这样给方从哲一个台阶,让他自己要求下台。
现在不但是东林派的人愣住了,就连方从哲都愣住了。但他是有原则的人,已经都和东林党人说好了,当然不能不遵守约定,于是他坚决不接受皇帝的任命,要辞职归老。
朱由校不知道这老头子为什么一定要辞职,但至少可以看出他是真心要辞职的,而自己偏偏不想也不能让他辞职。于是只好说道:“朕登基以来,方卿所为,深体朕心,不知朕有何失德,竟让大学士如此厌弃,让众臣如此深恶之,必欲去朕之肱股?”
这话说得太重,群臣全部跪在地上,同声叫道:“陛下天生圣明,是臣等失职。”几个攻击方从哲很起劲的人连连叩头,口中说道:“臣等死罪,请陛下责罚。”
这不是廷推,廷推给事中还可以封驳。现在是方从哲自己请辞,皇帝不愿意他辞职,群臣是没有办法的。何况皇帝说出这样的话来,意思就是指群臣有胁迫之意,这个罪名太重,大家不敢承担。
这时候只有方从哲出来打圆场:“陛下,臣身体老迈,深恐有误国事,所以才要告老,却未能体察圣意,其罪在臣。诸位同僚亦是此意,才有弹劾之语,并无针对圣上之意,请陛下收回此言,不然臣等不得安心。”
用这种方法终于取得了胜利,使朱由校找到了对付大臣的方法。你们不是喜欢讲大道理吗,我就和你们讲更大的道理,看看到底谁的道理大。这个发现让他兴奋不已,讲道理,谁不会呀,皇帝的道理总是最大的,我们走着瞧。
朱由校也就顺坡下驴,不再追究这个事。这个结果大家都很满意,朱由校保住了方从哲,方从哲从被迫辞职变成了依旧当他的首辅,群臣逃避了胁迫皇帝的罪名。当然,东林党的人是不是高兴,那就不知道了。不过出殿的时候,杨涟,左光斗几个人的脸色倒确实不大好看。
十二月二十四,大学士方从哲等以辽阳告急,乞借发帑金。朱由校下旨:朕心念辽军缺饷,准将大婚典礼所用银两暂借百万给发。户部尚书李汝华奏,因为辽饷过多,使得外库已经没有多少银两了,不得已才求助内库。这让朱由校更加心急造币机的问题了,要徐光启催问传教士,传教士说现在从大明到西方单程就要一年多,所以造币机的问题只能等才行。
天启元年正月二十二,钦天监择这一大吉之日为皇帝行冠礼。本来男子二十岁才行冠礼,但皇帝当然是例外,总不能说皇帝还不是个成年人吧,虽然按年龄皇帝确实还不是个成年人,但当了皇帝当然就应该是成年人了。这个逻辑让朱由校觉得好笑,想起前苏联总书记赫鲁晓夫说的话:“我是普通工人时不懂艺术,我是区委书记时不懂艺术,我是市委书记时也不懂,我现在是党的第一书记了,我怎么会还不懂艺术呢?”真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呀。
皇帝选婚之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选婚共八道关卡。全国初选是第一关,共选出了五千美女,这五千美女还要在京城再进行挑选。据锦衣卫来报,张嫣回到原籍参加选婚,现在已经过了初选,并被列为开封府祥符县第一。
二月初三,五千美女都进了京城,开始了第二道关卡,即宫中初选。客氏问皇帝要不要去看看,朱由校奇怪地问:“我也可以去看吗?”
客氏笑道:“哥儿当然不能以皇帝的身份去看呀,臣妾的意思是偷偷去看。”
选妃之事由刘昭妃负责,她当然不会现在就亲自来挑选,所以实际上负责挑选的是赵选侍,李选侍和客氏,不错,这个李选侍就是西李,朱由校想让她一步步地来,这次选妃后就以选妃为由给她安个功劳,先封她一个太妃。
她和客氏走得很近,两人都知道皇帝喜欢那个叫张嫣的小娘子,当然不会让她被选掉,朱由校压抑住了看满园美女的欲望,拒绝了客氏的提议。其实他想的是五千人太多,还是先选出比较少的了再看,因为质量高,看起来才会爽呀。
宫中初选选了一个大场子,太监让每百名美女排成一行,按年龄大小排序,逐一察看后,把那些或稍高、或稍矮、或稍胖、或稍瘦的少女淘汰。这初选很快的,一天不到便完成了,共淘汰掉一千二百人。
二月初四,第三关复选,太监们用十分严格的标准,仔细察看每人的五官、头发、皮肤,只要有一项不合规定,即被淘汰。然后就是让大家自报门第、姓名、年龄等,以考察音色、仪态,淘汰掉嗓音粗浊、口齿不清、仪态欠雅者。如此又筛掉二千人。
二月初七,第四关精选,太监们用尺子细量少女的手足,再让她们走上几十步,看看步姿与风韵。于是,那些脚稍大的,手腕稍粗的,举止不端的,又遭淘汰。最终留下一千名美女召入宫中继续参加挑选。
二月初十,第五关留宫,分头安排宫中的老宫娥,将美女们引至密室,进行体检。身上有胎记,异味的都被淘汰,通过体检,确定其中的三百人成为入选留宫的宫女。
求收藏推荐书评,谢谢!
二月十三,这三百多宫女进入第六关晋嫔,宫里派专人观察她们一个月,依据她们的性情言语,判断是否性格温柔敦厚,是否具有智慧并且贤惠。据此,再筛掉二百五十人。
于是到三月十三,朱由校就有了五十位嫔妃。这时候就进入了第七关选三,这时候刘昭妃就亲自出马了。她把这五十个嫔妃一个个召来,和她们交谈,问一问家里的情况呀,平时的爱好呀什么的,还让她们展示自己的才艺,主要是书算诗画等方面,这个过程很漫长,客氏问朱由校现在要不要去看看,现在可只有五十个人了,而且个个都是精品哟。朱由校色心大动,哦,不是色心,是爱美之心大动,决定三月十四下朝后乔装了去看看这五十位美女。
然而十四早上,辽东传来的急报将他的爱美之心打落得一点不剩,努尔哈赤攻击沈阳。朱由校没有了看美女的兴趣,吩咐客氏,密切注意不要让张嫣落选,然后就急切地等待后续的辽东情报。
经过漫长的谈话和才艺表演后,刘昭妃于四月初一终于选定淑女三位,河南祥符县张氏、顺天府大兴县王氏、南京鹰扬卫段氏。
客氏回报,整个过程中她和李选侍都没有对刘昭妃说过任何有倾向性的话,全部是刘昭妃自己选的,这让朱由校对自己的眼光和运气又得瑟了一番。但是想到辽东,他就得瑟不了了,因为沈阳陷落了。
四月初二,刘昭妃将最后结果报告给皇帝,最后一关就要皇帝来定皇后了。朱由校想了一下,决定初三来召见这三位淑女。
本来还想和张嫣来些小情调,调戏一下这颗宝珠,但辽东的事让他有些意兴阑珊,但第二天见到三位淑女时,还是被眼前美色震惊了。
和张嫣已经一年多没见面了,这小娘子长高了一点,以前只是觉得她美,那是整体感觉,现在仔细看来,可真是颀秀丰整,面如观音,眼似秋波,口若朱樱,鼻如悬胆,皓牙细洁。看得朱由校是心旌神驰。
不理她讶异的神情,看向段氏,段氏自然是长得极美的,而且她竟然还带有几丝英武之气,至于王氏,则是典型的温婉美人,朱由校心想,这三个不同风格的人却都能长得这么美,可见自然造化,果然神奇。
三女退出去后,他做出拿不定主意的样子,问赵选侍:“不知娘娘觉得哪一位适合为后呀?”
“启禀陛下,臣妾觉得,张氏落落大方,有雍容华贵的气度,适合为后。”
“那好,传旨,封张氏为皇后,段氏为纯妃,王氏为良妃。其余给予赏赐,送还原籍。”
“陛下万万不可送还原籍呀,这五十位都应该是陛下的嫔妃呀。”赵选侍急忙阻止。
“可是先帝选太子妃时不是连选三时的美女都送还原籍的吗?”他父亲是太子时,选太子妃,最后选定三人,他父亲选中了郭氏,另两位没有选为太子妃的都给了赏赐后送还原籍了,这事他听宫里的老人说过。
“那是太子妃,陛下第一次选妃,当然要多选呀,要为皇家子嗣考虑,民间也认为多子才能多福呀。”
朱由校觉得自己到明朝来不是来当种马的,所以觉得三个女人已经够了。但是刘昭妃和赵选侍李选侍客氏这些人不这样认为呀,两方相持不下,然后赵选侍就说要与外廷商量,这样一商量连朱由校也知道会是什么结果,于是妥协,除了这三个淑女外,其余的都暂时充做宫女,等以后再册封。
于是皇帝下旨,开封府祥符县张氏为皇后,其父张国纪为鸿胪寺卿,其兄张诚为锦衣卫千户。
皇帝终于要大婚了。经过纳采,问名,纳吉,应征,请期各项程序后,五月初二,终于到了最后一项亲迎。虽然叫做亲迎,但皇帝自然是不可能去亲自迎新娘的,应该让一位儿女双全的大臣代为迎亲,这是难得的荣耀,朱由校选了徐光启,把个徐光启感动得热泪盈眶。
这天下午,他带着迎亲队伍来到了国丈府,这可不是沙家胡同了,而是御赐的位于棋盘街的国丈府。进府后,锦衣卫轿夫把皇后的礼舆和龙亭抬到前院,换太监抬到后院的绣楼前,按钦天监太监规定的方位停放。新娘穿上皇后礼服,戴好凤冠霞帔,接受皇后的金册和金宝,然后回到绣楼等待吉时。
吉时一到,新娘登上礼舆,迎亲队伍浩浩荡荡地穿城进入承天门(后世的天安门),从午门正中的门洞进入紫禁城,到达乾清门。新娘则在导引下进入坤宁宫,在这里,朱由校被包得象一个粽子一样,怀着急迫的心情,象个木偶一样跟着司礼做着各种动作,终于等到了司礼的送入洞房的声音,不由得长出了一口气。
洞房门上贴着大红的喜字和对联,床上挂着百子帐,床上铺的是百子被,床头还悬挂大红色绣着龙凤双喜的帐幔。入洞房后,先要祭拜天地和祖宗,然后行合卺礼,也就是喝交杯酒。
张嫣斟酒一杯,递给朱由校,朱由校抿了一口,交给张嫣,张嫣一饮而尽。然后由朱由校斟一杯酒,交给张嫣,张嫣抿一口,还给朱由校,朱由校再一口喝干。
喝了酒,让朱由校心里的火烧得更旺了。这时太监引着他出去,进了旁边的暖阁,终于脱下了粽子吉服,换成了常服,朱由校要求先洗个澡,浑身清爽地进了坤宁宫。
张嫣也换成了常服,鹅黄色的袄裙,将她的身形衬托得更加诱人。朱由校急急地道:“皇后,我们就寝吧。”这时旁边的宫女将太监赶了出去,然后又回来站在旁边。朱由校道:“你们也出去吧。”一个宫女跪下来回道:“陛下,我们是伺候皇上和皇后的。”这是规矩,但朱由校并不知道,挥挥手道:“不用你们伺候,你们把东西放下都出去吧。”
求收藏推荐书评,谢谢!
bình luận đoạn văn
Tính năng bình luận đoạn văn hiện đã có trên Web! Di chuyển chuột qua bất kỳ đoạn nào và nhấp vào biểu tượng để thêm nhận xét của bạn.
Ngoài ra, bạn luôn có thể tắt / bật nó trong Cài đặt.
ĐÃ NHẬN ĐƯỢ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