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ebNovel
PS,这一章资料是拿来凑字数的,否则通不过审核。前言我会在明天凌晨零点之后上传,到那时咱们这书就算是正式开始更新咯,请大家多多支持,收藏、投票都不能少啊,谢谢大家!
※※※
一些耳熟能详的词语,在流传过程中含义经历了变化,甚至有些面目全非。“后腰”这个词就是如此,这个术语经常在各类文章中出现,也经常被解说员和球员使用,但它有时可能被滥用了。这个词本身就是错的,原来是后幺,就是指后面的那个中前卫,例如在菱形442中,中路两名前卫中位置靠后的那一个,以及352中三名中路的中场球员中,位置靠后的两名球员。
2003年芬兰世少赛上的中国队,6号李春郁就是踢这个位置,他是球队的组织者。
2002年韩日世界杯时巴西队踢3421,8号吉尔伯托。
在英文中和后腰最接近的词是anchorman,直译过来为“锚人”,anchor,意为“锚”。锚人的大致含义是:1位置,多数时间在后场活动,尤其是要保护禁区前沿的中部;2职责,延缓和阻止对方的进攻,要成为中场的防守屏障,并能参与和组织进攻;3能力,擅长身体对抗和争夺控球权,以及合理的移动,在该出现时出现在该出现的位置阻截对手的进攻,以及必要的分球能力。大体而言,锚人就是那种位置在中场,但绝大部分精力都用于防守,特别是要负责保护禁区前沿的球员,踢这个位置的有德尚,邓加,加图索。
anchorman=midfield_libero=vorlibero=windscreen_wiper=defensive_midfield_center,这几个词都是一回事,指的是同一个位置。midfieldlibero直译为中场的自由人,今年《体坛周报》的土伦杯报道中,特鲁希埃评论周海滨时使用了“中场自由人”一词,不过不太清楚他接受采访时用的是英语还是法语。vorlibero为德语,vor在德语中是“前面”的意思,意思是防线前的自由人。最有意思的当属倒数第二个,含义是风挡雨擦,很生动也很形象:后腰球员在后卫身前从事防守,对进攻方球员进行拼抢和阻截,就像雨刷器在驾驶仓的外面清洗风挡玻璃。最后一个玩过足球的朋友应该很熟悉。
锚人和“防线前的自由人”是同义词,防线后的自由人没有盯防对象,但是这种锚人有时被要求去盯防对方最有威胁的球星,如进攻组织者,1986年世界杯上有一次大巴雷西和希雷阿一起上场,他的任务就是在防线前去盯防普拉蒂尼,1998年法国世界杯时克罗地亚队阵中有个防守型中场,名叫索尔多,对德国队他盯防过哈斯勒。
后腰的起源:斯泰尔斯是里程碑式的人物
这个位置的源头可以追溯到WM阵型中的两个前卫。查普曼的WM阵型中,两名位置靠前的内锋主要负责进攻,两名位置靠后的前卫更多地从事防守,四名中场球员的职责进行了大致的划分。在那个重攻轻守的年代,比较重视防守的阿森纳被称为“无聊透顶的阿森纳”。英格兰队夺得了1966年的世界杯,当时队中有个斯泰尔斯,个子矮矮的,和查尔顿,鲍尔和彼得斯一起组成了中场,他就是个专门干脏活累活、一心破坏对方进攻的“打手”。
斯泰尔斯的个人经历带有几分传奇色彩,他身材矮小,身高仅1米67,还是严重的近视,上场比赛时需要佩带隐形眼镜,但是斯泰尔斯具备顽强的比赛作风,因此受到了当时曼联主帅巴斯比的赏识,1960年10月参加了自己的第一场正式比赛,当时踢的是后卫。
斯泰尔斯的踢球方式简单明了,在场上无所畏惧地进行拼抢,竭尽所能地争夺控球权,他成为了那种控制比赛节奏的球员。这种球员是当前所有顶级球队中必不可少的,但是在那个时代还属于“稀有品种”。当时英国足坛还在坚持长盛不衰的WM阵型,在这种重攻轻守的战术体系中前锋线上有多达5名球员。斯泰尔斯被安排在中场,专门对付那些具备创造力的对方球员,掐灭他们的威胁,斯泰尔斯的这种踢法发大获成功。斯泰尔斯争抢和保持控球权的天赋,帮助他的一些技术更出色的队友,如博比·查尔顿和随后的乔治·贝斯特,获得了更多的发挥空间。英格兰获得了1966年世界杯的承办权,直接晋级意味着球队得不到预选赛的锻炼,主教练拉姆塞花了大约两年的时间挑选球员组建球队,最初只有博比·查尔顿一人确保了在中场的主力位置,拉姆塞需要寻找一个“三重唱”来与查尔顿搭档,特别是需要一个中场的破坏者。
1965年4月10日英格兰队在温布利大球场同苏格兰队交手,斯泰尔斯在这场比赛中披挂上阵,接受考验,拉姆塞最后收获了一场2:2的平局,更收获了一名中场主力。斯泰尔斯在随后的9场国际比赛中上场8次,还在同前西德队的比赛中攻入惟一一球,很快确立了自己坚如磐石的主力位置。斯泰尔斯最后参加了在本土举行的这届世界杯,并且和球队一起获得了世界冠军。
锚人的技术特点和攻防职责与斯泰尔斯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如果把斯泰尔斯看成锚人(后腰)的开山鼻祖,那么他的徒子徒孙可谓人才辈出,现役球员中风格最接近斯泰尔斯的,当属AC米兰的加图索和切尔西的马克莱莱。后腰的出现代表了足球的发展趋势:防守越来越得到重视,对进攻的破坏提前到了中场,中场球员的分工逐渐明确。
1986年在墨西哥举行了第十三届世界杯,国际足联在技术报告中重点谈到了锚人,并观察了一些球队的防守情况:“1986年之前,一个新角色出现在了中场——防线前的清道夫。给这个新位置进行不同的命名是非常有趣的。在巴西,比利时和法国它被称作“挡风玻璃的雨刷”,在英格兰则叫它“锚人”或者“中场自由人”,而德国人则把它命名为“前面的自由人”。阿根廷,西班牙,丹麦和乌拉圭等队采用了由一名清道夫和两名盯人中卫组成的防线。锚人(位置在中场但大部分精力用于防守,尤其是负责看管禁区前沿)和两名中场球员被要求对边路进行保护。”
后腰的演变:两个菱形
这一位置促使了两个菱形的诞生和发展——菱形中场和菱形防守体系,参加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的巴西队和阿根廷队是两种打法的代表。
在墨西哥巴西队的4人中场选择了菱形站位,19号埃尔佐·阿洛伊西奥担任锚人,18号大胡子苏格拉底在两名前锋身后自由活动,负责组织进攻,另外两名中场是一左一右的6号儒尼奥尔和15号阿莱芒。
近年来防守越来越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球队选择在禁区前布置两名防守能力强的中场球员。菱形中场意味着除了双前锋外,中场还包括一名重攻轻守的指挥官(相当于中文里俗称的“前腰”),禁区前只有一个防守屏障,这削弱了球队的防守力量,因此它逐渐式微了,而且采取这种打法的球队在大赛上往往成绩都不太好,如2002年韩日世界杯上的尼日利亚,2006年德国世界杯的加纳。
在代表世界足球最高水平的欧洲联赛中,上赛季皇马,不莱梅和拜仁等球队采用过菱形站位,其中皇马是战绩辉煌、历史悠久的顶级豪门,球迷不仅要求赢得胜利,还要求把比赛踢得好看,齐达内踢这个位置保证了进攻的投入兵力和创造力。不莱梅也在坚持攻势足球,米库作为组织核心,指挥进攻并控制比赛节奏。拜仁队的主帅马加特说过:“我最喜欢菱形中场。”,德米凯利斯、巴拉克、萨利哈米基奇和施魏因施泰格是拜仁队的中场四员虎将。其中德米凯利斯被马加特称为“关键的钥匙”,他挤走了踢同一个位置的德国国脚弗林斯,防守能力超强,甚至客串过中后卫,事实上当初他就是作为中后卫加盟拜仁的,德米凯利斯本人也说过中后卫是自己最喜欢的位置。
2002年韩日世界杯上的尼日利亚队,踢菱形442。
2002年韩日世界杯上的美国队,同时采用菱形中场。
菱形体系,指的是由两名盯人中卫和一前一后两名自由人组成的防守体系,其中两名中卫身前的自由人即相当于后腰。1986年世界杯的冠军得主阿根廷队就选择了菱形的防守体系,2号巴蒂斯塔和5号巴蒂斯塔踢一前一后的两个自由人,两名盯人中卫是19号鲁杰里和9号库奇奥夫。
在1998年和2002年两届世界杯上,德国,韩国和阿根廷都选择了这种踢法。其中参加1998年法国世界杯的阿根廷队中,阿亚拉是位置靠后的自由人,森西尼和查莫特为盯人中卫,阿尔梅达在他们身前的进行防守,尽可能早地破坏对手进攻,这四名球员的主要精力都用于防守。
随着平行四后卫的大行其道,自由人渐渐消失,这种菱形也随之失去了踪影。如果说菱形中场还能受到一些强队和坚持攻势足球球队的青睐,还有一定生命力的话,那么这种菱形后防线已经门可罗雀,无人问津了。在2006年德国世界杯上,进入16强的球队都选择了平行四后卫。在近几年来的欧洲冠军联赛中,2000年的冠军皇马和2001年的冠军拜仁,踢法和菱形体系较为接近。2000年的决赛中,老帅博斯克把埃尔格拉,坎波,卡兰卡和雷东多一起派上了场。2001年拜仁慕尼黑的决赛首发阵容为:卡恩;库福尔,林克,安德森;萨格诺尔,利扎拉祖,哈格里夫斯,埃芬博格,萨利哈米季奇;前锋:绍尔,埃尔博。
2002年韩日世界杯上德国队踢352,5号拉梅洛和8号哈曼。
2002年韩日世界杯上韩国队踢343,20号洪明甫和6号柳相铁。
中文里的“后腰”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类就是这里提到的锚人,二是用后腰来称呼442(4312)等阵型中平行站位的两个(三个)中前卫。但是这两类球员的技术特点存在明显区别,前者通常是个抢球机器,破坏专家,像加图索那样;而后者则需要技术全面,攻守兼备,比如巴拉克和杰拉德。
央视《天下足球》的Top10栏目有一期是10大后腰,入选的有戴维斯,基恩,西蒙尼,邓加,瓜迪奥拉,维埃拉,里杰卡尔德,阿尔贝蒂尼,德尚,雷东多。这10个人中除了德尚和邓加比较专注于防守外(颠峰时期的邓加也对进攻有很大的贡献,能够用精准的长传发起进攻。),其他球员均是能攻善守,其中的瓜迪奥拉和阿尔贝蒂尼两人,再加上现在的皮尔洛,堪称足球发展史上的标志性球星。
教父克鲁伊夫让巴塞罗那形成了“4号传统”,从瓜迪奥拉到哈维,再到现在的伊涅斯塔和法布雷加斯。伊涅斯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我们这个位置有好多球员,因为这个位置特别重要,我从小就把瓜迪奥拉当成自己的偶像。”克鲁伊夫认为,位置靠后的中场球员也要对进攻有所贡献,甚至成为球队的组织核心。1990年12月16日,年仅19岁的瓜迪奥拉被克鲁伊夫派上场,“我需要一个4号中场,瓜迪奥拉就是。”——教父如此评价自己的选择。瓜迪奥拉出生于1971年1月18日,职业的绝大部分都是在巴塞罗那度过的,出场次数达到了379次,作为防守型中场,他是90年代初那支巴萨梦之队的核心球员,他具备了出类拔萃的大局观和传球技艺,1997年接替巴克罗成为球队队长。瓜迪奥拉堪称皮尔洛的前辈,在职业生涯的绝大部分时间里传球成功率都不低于97%,是球队的战术核心和精神领袖。
瓜迪奥拉和皮尔洛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很多技术出色、擅长组织进攻的球员开始踢防守型中场,比如利物浦队的阿隆索。人们总说防守至上的功利主义盛行,防守不断被强化,这是事实;但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在防守得到重视的同时,进攻也在求新求变,表现为边后卫的助攻,表现为守门员担当自由人的角色,也表现为瓜迪奥拉和皮尔洛这样风格迥异的防守型中场,他们已经成为球队的指挥官,在进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