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舍得了这个本,部门当然密切配合,并且,一个中试的数量相当于几百倍的小试,每步中间体各留下一些,对以后的产品的工艺优化很有好处。
每一步的反应都很顺利,到了过树脂阶段了,过柱除杂的效果比小试的要好,特别是针对相关杂质A与后峰,过了柱子以后的水溶液液相跟踪,基本上达到成品的要求。
“产品有热敏性,纳滤过程中,泵循环运转也可能会导致温度的升高,为了保险起见,我们先把过树脂液进行预冷,冷到接近零度,再把纳滤液也经过深度冷却,原冷却水改成七度水,如何?”课题组已成惊弓之鸟,生怕一个操作不慎又引起杂质B超标,在操作上能保守的尽可能保守。
经过二十个小时的纳滤,料液浓度达到百分之二十五以上,检测分析,杂质B与刚过树脂的相比没有任何变化,可以进喷雾塔进行喷雾了。喷雾的最高温度是220度,虽然停留时间很短,只有十几秒,可温度实在太高了,并且,喷出后的固体在塔体与旋风分离器内还得存在十几小时,塔体内的温度达到七十多度,是不是会引起杂质B的升高,大家的心里都不踏实。喷雾的四小时里,王近之、李均森等如坐针毡。
终于,喷雾结束了,也不待喷雾塔冷却,宋俊文匆忙地取样送到赵定岳处检测。
从配样到检测预计需要一个半小时,结果出来的时间应当是中饭时分,三个端着饭碗围在液相仪器前,看着电脑里液相曲线一点一点地往前走,杂质A、主峰、终于到杂质B的位置了,出来了,爬高了一点,又爬高了一点。不会超过设定的合格线吧?大家的心被悬到嗓子眼。将到合格线了,曲线掉头向下,基线又平了,大家松了一口气——杂质B指标合格了。
经过乙醇重结晶、烘干,产品按国外药典要求全部合格,可以寄样了。可是,王近之隐隐的总感觉有些不对劲,但说不清楚什么地方不对。
办公室前,王近之举起茶杯,低头沉思。茶叶放多了,这茶好苦。王近之突然想起,碘海醇喷雾时偶尔有少量固体进入嘴吧里味道是甜的,而在碘佛醇退料时少量固体进入嘴吧的味却透着一些苦。按结构分析,同时多羟基化合物,同样是甜味的可能性更大些。有可能有没有打出来的后峰。结构上是碳链含氯。
想到这里,王近之连忙走进分析室,说出了自个的怀疑,并画出了可能的结构式,对赵定岳说:“是不是对成品再走一针液相,延长检测时间,看一看什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