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想要存韩灭赵祸水东引,他偏偏就要灭韩,让韩非不能如意。
于是李斯与韩非在朝堂上展开了一场更为激烈的辩论,两人引经据典各抒己见,将六国局势从各自角度分析个通透,令所有人大开眼界,两人圈粉无数,两人的支持者在秦国朝堂上也差不多是五五之数,支持韩非的人认为,从赵国开始由强及弱,可以为秦国省下不少事儿,一旦赵被灭上可攻燕国下克打魏国,齐国,只要在灭掉魏国便可破除六国之间的合纵之势,顺势而下在灭掉楚国,其余小国不足为虑,会如韩非所说那般不战而降,此乃不战屈人之兵法。
支持李斯者则认为,先取韩国同样可以破开六国合纵连横之势,由弱及强,先缓缓吞噬掉周围的小国,这样一来进可攻退可守,进可通过控制的韩国地盘进攻楚国,齐,赵,魏四国,退可据城而守哪怕丢掉韩国一半土地,对秦国来说也是赚的,因此只要占据韩国半壁江山,就等于打开了秦国这头猛虎南下的缺口,赵魏齐三国对秦国的封锁将会瓦解。稳扎稳打徐徐图之,老成持国的计划深得秦国保守派的喜欢,但这个计划有一个缺点,那就是耗费时间比较久,有点同秦国之前的政策一脉相承,也就说嬴政若无法统一六国,便会像他的那些先祖那般将底蕴留给秦国后来的君王,一代一代积累直至统一天下,秦皇嬴政是个有雄心壮志的君王,他肯定要在自己有生之年完成大一统,绝对不做守成君主,故而嬴政对李斯的计划有些犹豫。
同样精通帝王之术的韩非敏锐的捕捉到秦皇嬴政对李斯计划的犹豫不决,立刻抓住机会予以反击,想要李斯的灭韩之说一举击溃。
其后韩非向嬴政奏对说,韩国早就是秦国囊中之物,可以随时取夺,但灭韩之后容易打草惊蛇,韩国灭亡势必会引起其它国家警觉,很可能会重现当时合纵抗秦的局面,不利于秦国一统。
很快李斯便解释予以反击,诸国之间并无情谊,唯有利益永恒,赵国,齐国,等人君主都是目光短浅之辈,只看眼前利益,在灭韩之后只要分出一部利益,给其它国家,诸国之间的联盟会不攻自破,同时回击韩非,说灭掉赵国才会让其它国家联盟更加紧密,一个大国的灭亡肯定会引起其它大国的恐慌,人人畏秦之下,必然会出现大家抱团取暖,连手抗秦的局面。
韩非不甘示弱再次反驳,说唇亡齿寒的道理大家都懂,灭韩之后小国人人自危,不想被秦国灭掉那就必须依附其它大国生存,在灭国危及面前,就不是某些人能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贿赂官员重臣就能瓦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