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培训结束。
次日。
一早。
所有学员被带到了缅亚第一中心医院。
接下来的一周。
他们每天早上去、晚上回。虽然距离有点远,但医院的员工宿舍的确安排不下这么多人,而新安市里能住的地方,早就满员了。
于是。
没多久。
各个癌症诊疗室里多了几个拿着本本的白大褂,一个主治医生带三人。其实也不算带,主要还是在一边看着,以自学为主。
一台诊断舱旁。
段之槐在一名清秀的女护士后面站着。
表情认真。
学习。
就要有个态度。
站了十几分钟。
旁边的操作面板上忽然闪起了红灯,那名年轻的护士一看,冲他微笑道,“段院士,右一次性血液采集管用完了,你来换下。”
一听。
段之槐来了精神。
终于可以上手了。
“唉,好嘞。”
他高兴地应了一声。
接过护士工牌。
来到身后的一个大箱子前,这是一个银灰色的强塑外壳箱子,长一米五,宽四十厘米,高六十厘米,里面是一排排模块化的条形模块。
整整十五个。
每个宽九公分。
把工牌放到一个标明采血管的模块感应区上。
“滴!”
上面闪着的黄灯变绿。
“喀嚓。”
那个模块微微弹出了一公分。
他知道,这里的材料管理非常严格,刚一扫,缅亚医药集团的后勤管理部门就会知道,系统会自动检测诊断舱的状态。
如果还没有到要更换的时候。
你拿出来。
最迟十五秒。
后勤部的电话就会打过来。
十分高效。
所有的原材料在出库的时候,就已经规定了只能在哪个设备上使用,哪个护士的工牌可以打开,其他护士的工牌是打不开这个箱子的。
而这个箱子的耗材用到别的设备上。
也是不允许的。
死板。
却让段之槐很佩服。
抓住把手。
段之槐把一个如电视里装钱的那种手提箱大小的模块拿了起来,不重,只有五六斤的样子,透过表面的玻璃,可以看到里面一个个细管。
这就是采血管。
诊断舱有电麻采血装置。
采血管。
针头。
都是一次性的。
用完了就得更换。别看小小的诊断舱,可它的消耗也是惊人的,因为还牵扯到理化指标检查,各种各样的化学检验液也得经常更换。
这些耗材。
不可能人工一个个往里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