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着就要吃饭,再是英雄好汉,没饭吃也会英雄变狗熊。而打仗,其实也就是打后勤,在战局陷入僵持的前提下,谁先撑不住后勤谁先完蛋。
五十万大军声势浩大,很符合袁绍办事喜欢大气的性格,但五十万人马的粮草补给,对河北的后勤能力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河北刚刚完成一统没多久,虽然有了半年的缓冲,可百姓却并未真正的缓过劲来。
五十万人日常所需的粮草用度,但是河北一地负责供应,即便河北财大气粗,短期还能咬牙坚持,但要是持久消耗,也有力不从心之时。袁绍军自入夏出兵,此时已至深秋,军中粮草虽还算充沛,可眼见攻破潼关遥遥无期,袁绍身边的谋士也不得不开始考虑退路。
从河北到司州,看似有所斩获,扩大了地盘,可大军的补给线也随之拉长,为河北的后勤增加了压力。而且被袁绍所占的司州四郡原属朝廷管辖,此时虽被袁绍所占,但谁也不知道在这司州四郡藏着多少朝廷的眼线在伺机准备搞破坏。
早在袁绍出兵之前,朝廷就对四郡百姓进行过一次动员,将那些愿意接受朝廷安排的百姓举家迁入了关中,而那些家大业大的世家以及故土难离的百姓,则全都变成了袁绍治下的百姓。
袁绍一开始也想过要安抚民心,但现实又让他不得不把征集粮草的目标放到那些百姓的身上。袁绍出身世家,知道世家不好惹,在非必要的前提下,对世家袁绍还是采取了拉拢的态度。可那些无权无势的百姓就遭了秧,青壮被强拉入伍,妻女遭人欺凌,家中存粮也被抢劫一空。
倒了霉的百姓这时才知道后悔,可问题是他们也怪不得朝廷,想当初朝廷官府派人好言相劝,是他们自己不肯离开,而这时候再想要离开,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没有比较,那就体会不出优劣。在朝廷治下时,郡兵多是本地子弟,乡里乡亲不会无端骚扰,而官员也由于朝廷加大了对各地的巡查而变得廉洁奉公,贪污受贿之事鲜有发生。可随着袁绍的到来,兵痞的骚扰,官府的横征暴敛,让已经习惯了朝廷治理的百姓很不适应。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暴力反抗的胆子没有,可通风报信的事情还是能做一做的。袁绍压根就不知道,自己的后方已经变成了一个漏勺,任凭赵云、庞德率部四处出击。
袁绍也派了张郃、高览率部前来剿灭在自己后方捣乱的赵云、庞德,可问题是百姓通风报信,张郃、高览只能四处救火,但却根本抓不住赵云、庞德的尾巴,即便有幸追上了,也十有八九会遭遇埋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