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治病这种事情,很多时候没有那么多的惊心动魄,亦或者是力挽狂澜。真正的戏剧性或者刺激性,都是存在于小说或者影视作品中。
真正的治病大部分都是很枯燥的,就跟这个病人一样,先服用大柴胡汤,症状稍稍有所改善,但是没有明显得到控制。
于是,加服四逆汤。
四逆汤加大柴胡,每日密切关注,约莫一个星期,才真正得到控制,确保不会恶化了,治疗到这里才算是迈上一个成功的台阶了。
后续继续治疗,逐日好转。
其实说白了,就是这么枯燥。
虽然这底下暗潮汹涌,危机四伏,但是说出来也没有那么的惊心动魄。
中医常说的效如桴鼓,往往是出现了急病当中,来的快,去的也快。可在一些虚病,尤其是病人体虚非常,又患病良久,就没有所谓的效如桴鼓了。
效果肯定是有效果的,就像是这个病人一样,每次服药都是有见效的。但是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也还是在服药一个多星期之后。
找中医治病也是如此,一般是三四剂下去,应该是要见效了。但至于三四剂就能治好,或者起到决定性作用,那就看情况了。
如果三四剂下去,一点好转都没有,那一般是辨证错误,要不换药,要不换医生。
像这个病人,在基本上控制病情之后,也继续给予药物,效不更方。到了第十诊的时候,病人的情绪继续好转,精神尚可,出汗增多。
稍微有些怕风,静息状态下无明显气促,无胸闷气短,无咳嗽咳痰,胃纳一般,无口干苦,服药期间大便日1-2次,质烂,不臭。
舌质暗红郁滞,苔白微腻罩黄,脉细弦滑。
病人的整体情况是在好转的,但是却出现了怕风,出汗等新的症状,张华临证经验不足,有些不太明白,所以有些担心。
许阳指导他,说这是病邪开始出表了,这是阴证转阳证了,是一件大好事。
中医治病的其中一个大理论就是邪之来路,便是其归路。一般来说,从三阳而来,最后也是从三阳而出。
邪从表而来,最后也还还是透表而出,这其实正预示了这是一件好事。许阳顺势而为,停用了四逆汤,而是改用了桂枝汤调和营卫,促进里邪出表。
许多经验不足的医生,就容易在表证上栽跟头,一个诸症续当解表,另外就是后期的出表,关于伏邪的问题。
许阳也在不厌其烦地叮嘱张华这个问题。
见张华还有些懵的样子,许阳还跟他讲了自己去年在治疗那个因为抗洪抢险而得了痢疾的军人小伙子的时候,所犯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