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保加利亚为胜利而庆祝的时候,又一件大事发生了,俄罗斯帝国现任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亚历山德罗维奇死了!
亚历山大三世的一生,也堪称是传奇了!
早年他是俄罗斯帝国皇帝,亚历山大二世次子,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皇位和他几乎没有什么关系。
但是上帝和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他兄长尼古拉皇储,在1865年意外地从马背上摔下来,患重病突然离世。
然后他就意外的成为了俄罗斯帝国新的皇储,意外还不仅仅是如此。1881年3月13日,他的父亲亚历山大二世在圣彼得堡,意外遭民意党(人民意志党)成员刺杀身亡。
一顶皇冠从天而降,还没有做好准备的他,立刻成为了俄罗斯帝国的统治者。然后在他带领下俄罗斯帝国,在19世纪末期走向了巅峰!
经济上:自1880年开始,亚历山大三世主持制定了俄罗斯的经济发展计划,俄罗斯开始高速大规模的工业化。
在亚历山大三世期间,俄罗斯的经济发展达到一个顶峰,不但在军事上,也在经济上,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国。
外交上:主张使用政治手段达到政治意图,甚少采取军事手段,所以亚历山大三世执政期间,俄罗斯帝国很少发动战争。
俄罗斯还积极推行的泛斯拉夫主义,主要是针对巴尔干半岛和黑海沿岸,这显然是为了扩大俄罗斯在这些地区的影响力,巩固俄罗斯在斯拉夫民族居住区的统治地位。
俄罗斯在巴尔干半岛的政策一方面对提升自身国际地位,促进当地民族解放运动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
斐迪南的效应下,这位将俄罗斯帝国带向巅峰沙皇,还是没有逃脱死亡的魔爪,1894年11月24日,病逝于克里米亚。(备注:时间不一定准确,作者查到了三个答案,可以确定的是1894年,具体日期还有10月20日、11月24日的说法,随便选了一个11月24日。不用考究,就当蝴蝶效应了!)
年仅26岁的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接过了沙皇的重担,从此俄罗斯帝国进入尼古拉二世的时代!
不过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并没有做好准备,毕竟亚历山大三世还很年轻,逝世前还不到五十岁!
现在斐迪南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去出席亚历山大三世的葬礼,还有就是去安慰伤心过度的王后。
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因为当年父亲被炸死,所以一直住在郊外,躲在家里,每年除了去丹麦以外就根本不怎么出门。
因为没有大多的户外运动,加上自己喜欢喝酒,身体肥胖,后来在火车出轨事件自己用身体撑起火车,
压倒了肾,这些因素都导致了他的早逝。
1894年六月份,玛丽亚皇后被丈夫的外貌震惊了,亚历山大瘦了很多,经常失眠,大夫终于确诊,他得了肾炎,当时是绝症,这个消息传来后谢尼亚公主就提前返回了圣彼得堡!
因为沙皇的病,全家去了克里米亚的Livadia疗养,克里米亚的Livadia面对着海,是俄国最美的地方。
10月底,亚历山大三世的病情加重,呼吸变得艰难,咳血,就已经通知欧洲各大贵族了。
斐迪南由于保塞战争的拖累,没有立刻出发,现在尘埃落定,当然要赶过去了。
作为俄罗斯帝国的皇帝,亚历山大三世的葬礼,绝对不能够草率处理的,欧洲各大贵族、王室,全世界主要国家都要派代表参加。
事实上欧洲贵族之间的关系,完全是一团乱嘛,“剪不断,理还乱!”
古老的贵族之间,总是能够找到亲戚关系!不管两个国家关系多么糟糕,关起门来大家还是亲戚,在这种时候,不是深仇大恨,是不会有人来添堵的。
在亚历山大三世的葬礼上,汇聚欧洲各国王室成员,还有包括斐迪南在内的,6位国王亲自前来为他送别。
斐迪南再一次见识到了俄罗斯帝国的影响力,比起他上次的婚礼来说,这次来人的身份档次都要高的多!
仪式由英国、德国、奥匈帝国、葡萄牙、比利时、瑞典、西班牙、丹麦、希腊……等国皇室成员出席。成千上万的俄罗斯人聚集在一起,为这位一手将俄罗斯帝国送上巅峰的帝王送别,
好吧,葬礼刚结束,斐迪南又参加尼古拉二世的继位庆典,就匆匆回到了索非亚,现在保加利亚还有一大堆的问题需要他去处理。
谢尼亚公主的情绪要比他想想中要好得多,刚开始听到亚历山大三世病危时哭得要死要活,这会儿已经恢复了过来。
斐迪南想到,可能这就是欧洲人看待生死的态度,让过去随风而逝,活着的人日子还是要照常过下去!
亚历山大三世的逝去,俄罗斯帝国进入了尼古拉二世时代,这对保加利亚来说,也算是一个好消息吧!
一个主张东进的皇帝的上台,俄罗斯帝国的东进战略,再也无法阻挡!
这对于致力于在巴尔干地区扩张的保加利亚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毕竟19世纪末,俄罗斯帝国的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都达到了巅峰,直到1905年开始,才由盛转衰!
从欧洲列强的外交关系,就可以看出来,这一时期“法俄同盟”对上“德奥同盟”还占据了优势,英国人的首要敌人就是俄罗斯帝国!
英俄矛盾、英法矛盾、德法矛盾,是当时世界上最主要的三大矛盾,其次才是俄奥矛盾,英德还是准盟友关系!
这才有了“祸水东移”的战略,俄罗斯帝国的远东战略,除了法国外,欧洲各国都是持欢迎态度。
即便是世界第一陆军的德国,对“欧洲压路机”也充满了担心,无穷无尽的灰色牲口,足以令任何欧洲国家恐惧!
直到“日俄战争”后,全世界才看清了俄罗斯帝国已经腐朽的本质。英国人为了继续执行欧洲“平衡战略”,不得不改变外交政策,转而支持“法俄同盟”,开始打压崛起的德国。
回到索非亚的斐迪南,还有一场盛大的仪式等着他去亲自主持!
保塞战争中涌现出了一大批的英雄人物,有的人功劳已经够了,需要授与爵位,这项工作只能斐迪南亲自主持!
还有为了纪念这次战争中阵亡的官兵,保加利亚政府举行国家公祭,为了表示对阵亡烈士的重视,斐迪南决定亲自出席。
本来早该开始了,但是亚历山大三世的逝世,斐迪南去了圣彼得堡,所以大家都只能等着了。
物质上的奖励,早就已经开始了,大家可以按功劳大小领取数额不等的现金,也可以折合成新获得领土上的土地。
斐迪南这一决定,很快受到了士兵们的热烈欢迎。对于出身农村的士兵来说,没有什么比土地更加有吸引力!
可惜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即便是这次政府给的土地折合价格,要比市价低得多,他们还是拿不到多少土地。
毕竟这次战争进行的太顺利了,基本上都是顺风仗,硬战很少打,大家获得的战功也就不明显了!
在军方提出战功累积奖励的申请后,斐迪南就从善如流答应了。
反正巴尔干地区什么都缺,唯独不会缺少战争,为了获得更多的土地,军方也会积极的推动战争,这正好和斐迪南接下来的战略相同!
于是尴尬的一幕出现了,政府事先准备的抚恤金、战功奖金,几乎无人认领。
另一边发放土地奖励的窗口,排起了长长的人龙,不管能不能兑换足够的土地,大家都愿意去凑个热闹。
斐迪南当然知道原因,军功田除了价格低廉外,还有一个最大优势那就是税收低,只需要交付正常赋税的一半!
这才是令民众们趋之若鹜的根本原因,毕竟这么大的利益摆在眼前,要搬家去新获得领土上也不是不能接受了。
为了防止被资本家或者是贵族们吞并,斐迪南还特别规定,这些军功田一旦发生交易,就丧失了半税的特权!
而且为了限制土地兼并,此前政府对土地交易,一直征收百分之三十的重税。
正常情况下,有这么多的限制条件,如果新起的军功地主还能经营破产,斐迪南也只能表示佩服。
侍女爱丽丝送过来了一叠文件,说:“大公,这是军方提交上来的名单,第一页是需要授爵的,后面的则是按你的要求,需要你亲自颁发军功章的。”
斐迪南随意的接过了名单,看了起来。上面的内容不多,第一页就更少了,只有仅仅八个人,都附注了各自的战绩、功劳,没有什么疑问。
后面的几页名单,还大多用红线做了标注,斐迪南知道这些人,要么阵亡了,要么重伤退役,军方在荣誉方面给予了优待,他自然没有深究的意思。
毕竟活人不能和死人争,这点在全世界都通用,其他人做出一些让步也是可以理解的。
斐迪南满意点了点头,总算没有出现什么烂事,要是真的有人滥竽充数,那他的这场作秀,就要成为闹剧了。
另一边,内阁政府现在已经忙翻了天。保塞战争尽管进行的时间很短,但还是进行全国动员,战时还无所谓,一切为了战争服务,很多问题都可以押后。
现在战争结束,总得给个说法吧!
动员的预备役,遣散总得给一笔遣散费吧;主动参加的民众,也得给予奖励吧,起码荣誉上奖励要有!!
征用的工厂,给不给予金钱补偿是一回事,但总该给个说法吧;调用的物资,现在总要付钱了吧,总不可能一直欠着吧,给钱价格又怎么算?
新获得的领土,行政区总要划分吧;奖励的军功田,也需要派人去主持划分;要招募移民也得有所准备吧!
……
反正烂七八糟的事情一大堆,各位大佬都忙的晕头转向,算是痛苦与快乐同在。
庆典在圣诞节后,也就是1895年1月3日,斐迪南亲自在索非亚王宫,主持了授爵仪式。
考虑到后面的战争,这次授爵斐迪南表现的很小气,一共拿出了两个子爵,和六个男爵,作为了封赏,而且还不是世袭爵位!
当然他的理由也是很充分的,这次的对手是塞尔维亚,换谁去指挥都能赢,军队的表现也只能是中规中矩,没什么好说的,难度低了奖励自然也就低了。
这个当然也不会引起军中的不满,毕竟这次战争,基本上都是靠实力一路压过去的,军官表现的机会不多。
比如想中路军,派兵深入敌后,切断补给线,本来是很不错的战术;但是塞尔维亚主力提前溜号了,得做了无用功,还浪费了时间。
作为主力部队,战绩上比起其它两路偏师都要小,自己都觉得丢脸,哪里还有脸提战功。
左路军这次承担了主力决战,打得到是很不错,问题是付出的伤亡太大,军官们的战功自然就大打折扣。
这没什么好说的,总不能让大家只看战绩,忽视伤亡吧?保加利亚可是一个人口小国,经不起折腾。
右路军就更不用说了,完全是一路捡便宜,没打过一场硬仗,战绩上看起来似乎不错,但对手都是一群渣渣,他们的战功没有办法令人信服。
对付那群刚入伍,连枪都凑不齐的乌合之众,保加利亚陆军可是放话了,“一个保加利亚主力营,可以对付塞尔维亚一个师新编师!”
准不准确姑且不论,反正保塞战争中,在没有塞尔维亚主力部队压阵的情况下,保加利亚一个营击败一个师的例子,确实还发生过。
至于后面的授衔,斐迪南就没有再压制了,该怎么来就怎么来,一切按规矩办事!
即便是不喜欢作秀,斐迪南还是微笑着将每一枚勋章,亲自给官兵们佩戴上,拍拍肩膀以示鼓励。
已经死亡的,就只能是由家属代领了。现场出现的只是他们的遗像,供世人敬仰。
考虑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斐迪南没有搞出英雄纪念碑,而是按照保加利亚的传统,在索非亚大教堂,为阵亡士兵举行了送别仪式。
ความคิดเห็นย่อย
คุณลักษณะความคิดเห็นย่อหน้าอยู่ในขณะนี้บนเว็บ! เลื่อนเมาส์ไปที่ย่อหน้าใดก็ได้แล้วคลิกไอคอนเพื่อเพิ่มความคิดเห็นของคุณ
นอกจากนี้คุณสามารถปิด / เปิดได้ตลอดเวลาในการตั้งค่า
เข้าใจแล้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