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年三十开始,各个单位和学校的门前就挂上了灯笼,彩旗。圆形的纱灯很贵,都是单位挂这种灯,家家户户挂的都是自己做的灯,一般都是带着画报的转灯,白天灯基本不转,晚上点上蜡烛或灯泡时,就会看到转灯匀速地转起来。过年最高兴的是孩子们,小孩子们换上了期盼已久的新衣服,有钱人家会给孩子做一身新衣,人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神情,贴上对联,粘上挂钱,年的味道就充满了小小的县城。
东北大秧歌是春节期间的重头戏。延续多年来的习惯,初一到初五,每天上午、下午、晚上都有大秧歌表演。陆小西在小学、初中时都是秧歌队的,非常熟悉秧歌队里的事情,白天扭秧歌都是腰间系着彩色的绸子,一只手拿着扇子,一只手拿着一块方绸子,领队老师还会给秧歌队的队员们擦一点儿胭脂。秧歌队前面有一个人举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秧歌队单位名称,举牌者的后面是打着彩旗的老师们或者高个子学生,接着是领队,领队负责指挥整个队伍,大家根据她的手势和哨子,在关键的时候扭出花样来,然后是两排或者四排的秧歌队员们,队员们只服从领队指挥,队伍最后是秧歌伴奏队伍,用唢呐、喇叭、铜锣、小镲(cha)、中镲、大镲的人随着队伍起劲地晃着脑袋,大鼓由两个人抬着,一个人跟在后面边走边敲,也有用推车子拉着打鼓的,打鼓的人一般都在脑袋上系着一条白毛巾,有点像陕北的放羊人。
一个秧歌队最吸引人的地方,是队伍里有几个活宝,有活宝的都是成人秧歌队,学生队伍没有活宝。扮演活宝的有孙悟空、猪八戒、长烟袋老太太(一般都是男扮女装)、划旱船、老汉推车、白蛇、许仙等等,比较精彩的是队伍里的两人对舞,互相逗扭,叫“一副架”,最好的一副架一般在队伍的后面,笑声常常是从这里传出来的。
带一些难度的要数踩高跷,站在高跷上的人一般有三米多高,矮一些的可以做一些空翻动作,高跷上的人喜欢逗旁边看热闹的人,因为有身高优势,帽子围巾常常被他们抢去戏耍。
晚上的秧歌表演别有一番风韵,整个扭秧歌的队伍是灯的海洋:队伍前面的彩旗换成了长杆子挑着的灯笼,有圆形的,有长形的,各式各样的手灯在人们的巧手里花样翻新:白菜灯、西瓜灯、公鸡灯、王八灯。。。。。。灯罩都是纸糊的,画着各种图案,灯里面是半截蜡头儿,因为扭起来时有风,总能看到被火烧坏的灯,灯虽然坏了,人还在队伍里,只好拿着坏灯扭,大家只是笑笑,没有人真的计较灯是亮的还是不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