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李斯暗中谋算吕不韦是对秦国可有可无的损失,那么李斯除掉了韩非便等于毁掉了秦国的未来……李斯与吕不韦、韩非之间的恩怨,可以看成是神魔之气对秦国最有力的反击!
这一段让嬴政至今为止都叹为观止的长远伏笔……
此时韩非已经是不惑之年,他是对韩国失望透顶才决定外出求学,寻找一条解救韩国的道路,就如同后世某个文豪不甘的说出学医救不了华夏一样,韩非想要用一场变革来结束韩国的弊病。当他学完帝王术回国,才发现自己仍然不受重用,韩国积重难返,主昏臣奸,作为韩国的公子,他相当忧国,看到韩国的国力一天不如一天,他多次写信自荐给韩王,表达自己强烈的报国愿望。
韩王看轻他这个公子哥,就是不给他机会。韩非对此深恶痛绝,觉得韩国的衰败就在于韩王不会用人。用韩非的话来说就是,韩国治国不选任贤能,反而推崇虚浮无能之辈,并把他们置于与实际功劳不相称的高位;国势宽松时宠爱徒有虚名的学者,国势紧急时就征用武士,所养的人非所用的人,所用的人非所养的人,廉洁正直的人受到奸邪的权臣的排斥,整个朝廷乌烟瘴气。
韩非目睹战国后期的韩国积贫积弱奔走秦国,劝秦王存韩搞曲线救国多次上书韩王,希望改变当时治国不务法制、养非所用、用非所养的情况,但其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韩非认为这是“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
韩非得不到韩王的重用,心中苦闷,就通过写文章的方式来发泄自己心中不满。韩非这个人口吃,但他的文章写得很好,连他的师兄李斯都自叹不如。他根据以往的得失变化,写出了《孤愤》、《五蠹》、《内储》、《外储》、《说林》、《说难》等五十六篇文章,约十多万字,想想看,以前还没有发明造纸术,在竹简上写10多万字是个多么浩大的工程。
没多久《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他的书传到秦国,秦王非常赞赏韩非的才华。时间慢慢流逝,韩非终于迎来了他的工作机会,可并不是什么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