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着自己内定的士卒因为害怕而裹足不前,韩变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如果不是相信张立的判断,他都准备去将那些负责保护粥棚的士卒驱散了。
张立冷静地道:“公子不必心急,兄弟们必须在这里守着,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一边说着,张立一边指着远处的流民:“公子看见了么,那些流民现在看着有气无力,老实得很,可是公子您信么?若是弟兄们一撤,这群流民便会化作饿狼,把你我撕碎。”
“不会吧?”韩变不敢置信地看着远处的流民,“不管怎么看,他们也只是一群虚弱得可怜人而已。”
“怎么不会?”张立哼了一声道,随后又意识到了自己的失礼,告罪一声才说道:“公子有所不知,这人,若是饿极了,为了吃一顿饱饭,什么无法想象的事情都能做得出来。卑职当年也是流民,多亏州牧大人收留,这才苟活了下来,只是当年发生的腌臜事,卑职是到现在也忘不了。”
既然对方是亲身经历过,那么就更有发言权,韩变从善如流地点了点头。
他也是以己度人了,认为人不会恶劣到那个地步。
问题是,韩变两世为人,包括以前的那个“韩变”,说从小锦衣玉食过分了,但起码也是衣食无忧的。
韩变饿过肚子没有?
饿过。
但那只是他懒得去吃饭而已,一顿饭两顿饭不吃,并不是什么大事。
而这些流民,上一次东西,都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两者没有任何可比性。
“可是,流民不过来,我要如何招兵?”韩变皱着眉头道。
张立笑道:“公子勿慌,这些流民既然饿极了,等会儿自然会有人忍不住的——您看!”
韩变下意识地就朝着流民那边看去。
果然如张立所言,一个流民也许是饿极了,连数百士卒和那明晃晃的刀枪也顾不上了,摇摇晃晃地向着粥棚走来。
这流民一进粥棚,立刻就有侍从上前,送上一碗稀粥,两张面饼。
那流民一见食物,便什么都顾不上了,拿起面饼,便大嚼大吃起来。
有第一个就有第二个。
见那流民吃得痛快,周围的官兵却恍若未闻,又有几个流民大起胆子,像粥棚这边靠近。
官兵们依然当他们不存在一样。
顺理成章的,众多忍受不住饥饿的流民,用尽身上最后一丝力气,向粥棚跑去。
“不要急,大家排好了,每个人都会有。”
按照韩变的吩咐,自然有侍从去维持秩序。
在这期间,发生了一点小插曲。
数千流民,其中或许有道德高尚之辈,却也不乏利令智昏,人品低劣之徒。
有妄图挤到前面去的,有试图抢夺其他流民食物的,更有甚者,还有试图引气混乱,强占整个粥棚食物的。
在前一刻,还如同空气一般的士卒,立刻挥动手中的刀枪。
流民们有的想要反抗。
可是,官兵人数虽然不及流民,但闹事的毕竟是少部分,不过十几人,比起人数反倒远远不及士兵,更何况官兵都带有武器,又不像这些流民一样饿了许久。
流民的反抗就好像大海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一般,很快便消散了,连一点伤害都没有给士卒们造成。
只有地上的尸体,鲜红的血液,还有那淡淡的血腥味还在提醒着大家,刚刚发生了什么。
原本还有些嘈杂的流民队伍瞬间就安静了下来,一个个目瞪口呆地望着地上的尸体。
鼻端浓重的血腥味让韩变极为不适,无论是他还是另一个“韩变”,都从未见过这样的场面。
然而,韩变还是强忍着不适,站了出来,大声喊话。
“大家不要害怕,我们对大家没有恶意,不然也不会开设这个粥棚了,只是这些人太过卑劣,为了保证大家的安全,我的士兵才会出手的。只要你们不心怀恶意,就不用担心士兵们的刀枪,会指向你们!”
见流民们似乎还有些迟疑,韩变又说道:“大家想想,我害你们的话对我有什么好处?如果我真要害你们,还会站在这里和你们说话吗?”
或许是韩变最后的一句话打动了他们,流民们不再慌乱,继续领取食物。
只是,他们都变得小心了许多,连声音都尽量不发出一丝。
流民们仔细而又快速地吃着食物,韩变亲眼看见,一个流民不小心将一块胡饼掉到了地上,可是他连半点都没有犹豫,又将胡饼捡了起来,连拍都不拍一下,便往嘴里面塞。
韩变的心里突然有些发堵。
沉默了半晌,他才低声地说道:“等招完兵,还是得想办法将其余人安置下来才是。”
“公子,这……”张立大惊,却又不知该如何劝解。
原本按照计划,韩变只需从数千流民之中招满五百人作为士卒即可,其余流民任其自生自灭即可。
这个时代的大多数人也都会如此做。
有那时间精力和钱粮,早用来增强实力了,哪儿有时间去管那些没有价值的流民的死活?
充其量,一些有良心的,也仅仅是安置一下士卒们的家眷而已。
这种举动很是无情,却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
韩变这样的作为,在这一时期来看,无疑是非常幼稚的。
韩变轻轻地摇了摇头,做出这样的决定,固然是他一时的恻隐之心,却也和他见到这群流民,想到的一些东西有关。
如今虽然有不少百姓流离失所,天下的乱象却并不明显,东汉建国两百余年,底子厚实得很,全国上下共有户超过千万,人口仍有差不多五千万之多。
如此殷实的家底,让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人口的宝贵。
可如果历史不改变,过不了多久,天下便会大乱,到时候,人口数将会锐减,甚至在几十年之后,全国登记在册的人口数连一千万都不到。
等诸侯混战,准备征兵的时候,许多诸侯才后知后觉的发现,打了这么久,自己的治下已经没多少人了,征不起来兵了。
到那时,诸侯们才会重视起流民的安置。
以至于后期的很多战争,双方争夺的一个关键点就是当地的居民。
刘备和曹操争夺汉中,曹操最终退兵,却在退兵之前,迁走了汉中所有的居民。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因为街亭之败,不得不退兵,退兵之前,也是尽量迁走了陇西四郡的居民。
而韩变要做的,就是在他人意识到人口的重要性之前,先做好一些工作,尽量占一些先手。
几千流民的数量并不算多,但如果安置好了,绝对会起很好的宣传效果,将四方的流民吸引过来。
许多诸侯对这种现象或许会避之不及,韩变却是喜闻乐见的。
唯一的问题就是,这在韩馥那里,未必能过关,但是冀州毕竟是富裕大州。
韩变相信,如果只有几千流民,而且这些人很快展示出自己的用处的话,韩馥那里不会有多大问题的。
等流民们都吃饱之后,韩变方才宣布,自己将要从里面征召士兵。
原本韩变以为,这次征兵未必会很顺利,因为在城中征兵的结果证明了,这个时代的人,对于参军打仗,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事情并不热衷。
可是,流民们对于参军一事,确实充满了热情。
训练很苦?没关系,再苦苦得过连个落脚处都没有,每天都要迁徙的日子?
可能会送命?没关系,反正如果不安定下来,继续当流民,迟早也得送命。
每月银钱少?这就更没关系了,当流民每天迁徙,可有谁得到了一个大子?
进入军营,包吃包住,每个月还有粮饷发放,对这些流民来说,这已经是顶天的好事了。
这批流民一共两千余人,其中青壮占了大半,共有一千五百人左右。
这属于正常现象,老弱妇女,在迁徙过程中丧命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而这一千五百青壮,居然有一千两百多人愿意参军。
韩馥下拨的钱粮仅仅是五百人的,韩变虽然可以再去要,却会使韩馥为难。
因此,这千余人,肯定不能一股脑地都收下。
甚至于,韩变连五百人都不准备招齐,他只打算招募最多两百人。
他父亲韩馥就是冀州牧,他这样做自然不会是为了吃空饷。
只招募两百人的话,韩变完全可以招募一些身体强壮,头脑灵活的士兵,到时候一经训练,再经过几场实战,便有机会得到一支精兵。
五百人的钱粮,用来打造一支一两百人的精兵,并不亏本。
为了招募更加出色的士兵,韩变早就做了一些准备。
四十斤重的石锁他准备了十个,有谁能连续举起十下的,通过招募。
绕着一个准备好的校场跑圈,一圈约有一里地左右,一共十圈,跑完全程的,通过招募。
识字超过五十的,直接通过招募。
一番测试下来,经过举石锁而通过招募的人有六十名,经过跑圈通过的人有五十名,而识字的却只有区区十人。
韩馥给的名额有五百人,韩变自己的计划有两百人。
流民们通过测试的,却仅仅只有一百二十人,其余没通过的青壮,大多经过一定训练,也能成为合格的士兵。
连张立都有些心动了,看着那些一脸黯然的流民,小声地对韩变说道:“公子,要不我们多招几个?这些都是不错的苗子,那边那个,石锁举了九下,最后一下岔了气;那边那个,跑了九圈多,最后腿软了实在跑不动了……他们刚刚长途跋涉,发挥不佳也很正常,要不,等他们休息好了,再给他们一次机会?”
韩变冷冷地摇了摇头:“规矩就是规矩,这个口子不能开,否则人人都会想要多一次的机会,你看看他们。”韩变指着那些通过了测试的流民,“虽然他们尚未加入军中,但是军令如山这四个字,我希望从现在就能刻入他们心中。”
在前不久,韩变刚刚得到了董卓被任命为相国的消息。
两汉时期,除了董卓之外,无人被任命为相国。相国的身份之尊贵,犹在丞相之上。
董卓一人身兼相国、太师之职,可谓是权倾朝野。
韩变却明白,董卓的春天持续时间不会太长,哪怕如今还没有少帝刘辩被害的消息,诸侯讨董的那一天绝不会太远了。
到那个时候,他的父亲,将会在汜水关下,说出那句“豪言”:“我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
从某种角度上讲,那个时候,也是各路诸侯混战的开始。
在那之前,韩变必须积累起一些力量,哪怕这点力量,也许在很多人看来是微不足道的。
时间,至关重要。
招募完兵马,韩变就将剩下的流民托付给韩馥交给他的一位文士,自己就与张立,带着招来的流民,到了早就准备好的营盘之中。
刚刚进入军营,韩变就听到耳边传来了系统那冷冰冰的声音。
“成长任务‘建立一军’完成,任务奖励:C级得点一个,探知技能进一步解锁,可对军队使用。”
韩变心中一喜,立刻对面前的一百来号人使用了探知技能。
军队名称:未知;统帅:韩变;人数:百人以上;士气:30;训练度:0;纪律:0;组织度:0。
综合评价:C。
韩变不由得翻了个白眼。
虽然知道这是事实,但是系统的评价还是让他很蛋疼。
毫无训练,毫无组织度,毫无纪律性可言,就连那30点的士气,韩变估计也是因为这些人刚刚从居无定所的状态变成了士兵,才让士气“高涨”起来的。
这样的一百多号人上了战场,连点水花都溅不起来。
不过好在他有系统,更有两千年后的记忆,让他多少知道一点训练的窍门。
系统给他的评价并不高,但是他却拥有银色的训练技能,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在穿越之前,韩变就对历史名将很感兴趣,而在那些历史名将之中,韩变最喜欢的却并非绝大多数人看好的韩信孙武,也不是封狼居胥的霍去病,甚至于三国时期他最喜欢的诸葛亮在军事方面他也不是十分看好,他最喜欢的名将,是相对来说比较冷门的一位,戚继光。
一提到戚继光,许多人想到的也许就是抗倭,再就是被老婆拿菜刀逼得下跪这样的事情。
但是许多人并不是很清楚,戚继光最擅长的,其实是练兵。
戚继光练出来的戚家军,是真正的百战百胜,斩首纪录高达十万余,战损比漂亮得可怕。
甚至有人认为,戚家军是十六到十七世纪,东亚最强的军队。
在平倭之后,戚继光在蓟镇镇守十余年,蒙古被他痛扁了一次之后十年不敢到那块地方去。
哪怕是在戚继光去世之后,戚家军的后裔也一样出彩。
在明朝浑河之战中,戚家军与白杆兵配合,面对数量远超于己的,号称“满万无人敌”的女真骑兵作战,在天时地利人和都在对方一边的时候,给予了女真骑兵巨大杀伤,直到女真人用汉奸带来的大炮集中轰炸,明军才最终落败。
戚家军的强大,完全可以表明戚继光的练兵水平有多厉害。
而戚继光练兵,主要就是从士兵的纪律性和组织度入手,这正是韩变准备学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