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科尔尼洛夫确实是个出色的将领,历史上联军抵达塞瓦斯托波尔的时候虽然也是人困马乏疲惫不堪,但缅什科夫所布置的防线其实有很大的问题。
俄军完全缩回了塞瓦斯托波尔城内,将城外的乔尔纳亚河以及因克尔曼山的绝大部分都拱手让给了联军占领。俄军仅仅在因克尔曼山顶部构筑了一座炮台。
当然这跟科尔尼洛夫和缅什科夫不同的战略有很大关系。历史上缅什科夫在联军登陆克里米亚的时候正好在塞瓦斯托波尔,理所当然地被尼古拉一世赋予了全权指挥的职权。
这位有点没把联军放在眼里,明知道第一波在卡拉米塔湾登陆的联军就高达五万,可这货愣是跟个愣头青一样带着三万多人就前往阿尔玛河跟联军正面决战。
结果嘛自然是你懂的,被联军揍得满头是包生活都不能自理。
按说有了这次的教训老太监你该明白现实有多么残酷了,老老实实地构筑防线好好防守呗!
可是这货偏不,仅仅给了科尔尼洛夫一万五千人负责守备塞瓦斯托波尔,他老人家带着从各地赶来增援的俄军又一次在因克尔曼山跟联军刚正面。
由此可见从始至终缅什科夫大概都没有想过好好防守,他想的始终是怎么击败联军将联军赶下海或者干脆消灭之。
这种想法当然很好,问题是这远远超出了俄军的实际能力。因为联军不光武器装备比俄军好,士气比俄军高,更主要的是兵力也不落下风。
你说说这样的仗老太监你凭什么能打的赢?
而科尔尼洛夫现在则完全不同,他审时度势地判断了形势,知道仅靠自己手头上的这点兵力根本不足以击败乃至消灭敌人。他唯一可以依仗的只有坚固的防御。
所以他一开始就非常重视构筑碉堡堑壕,不光在塞瓦斯托波尔城区修筑了密如蛛网一般的堑壕体系,在城外险要和关键的地理要点也依托棱堡和炮台构筑了坚固的防线。
等英法联军抵达因克尔曼山脚下仰望这座小山包时,他们所看到的就是如刺猬一般扎手的防御体系。
在因克尔曼山上,除了山顶的炮弹山和故乡山脊修筑了棱堡和炮台外,维多利亚山脊也构筑了一座稍小的棱堡,它和隔着维多利亚沟相望的故乡山脊上的棱堡和炮台一起封锁了维多利亚山沟下通向塞瓦斯托波尔城区的道路。
若是联军想从这里奔向塞瓦斯托波尔城下,那首先就要遭到俄军交叉火力的打击,那真心会被撕下一层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