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南线战局崩溃时,项燕是有机会撤兵脱身的,那样的话,他至少能带着身边这一万封君武装离开战场。
但项燕做出了一个非生则死的决定,他尽起后阵万余人,一拥向前,作为生力军,冲击已经坚守了整整一个时辰的秦关中四万精卒!
苦战的项氏、江东、淮南之兵得了生力军的加入,又见主帅大旗直指向前,一时间声势大振,一个个狂呼楚歌,发起了反击。
而秦关中军久战之下,兵卒多疲,被这股生力军反冲,竟做出了支持不住,节节败退的架势。
然而,项燕并没有高兴多久,很快他就发现,这又是王翦的计策。王翦让秦军退回了最初的位置,却又再度坚守起来。
王翦如此做,是想要引诱楚军往前,而北、南、后方三支部队正好过来参与合围……
南线是最先崩溃的,新近抵达的黑夫等人在山岗上广布旌旗,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他们让南线楚军士气丧尽,眼下,屈氏之兵已经彻底败溃,秦军万余人开始包抄过来。
北线,本就处于兵力劣势的昭华艰难地与秦将羌瘣争锋,也败下阵来,兵卒四散而走,昭华努力收拢部队试图发动反击,却也无济于事,羌瘣的旗帜,亦指向了中央。
而他们唯一的后路,也被消灭了楚军战车的秦国车骑部队,连同那千余来援的秦军一起截断,在车骑的掩护下,这千余士气高亢的士卒在猛攻项燕后阵……
到此为止,外围楚卒尽数被击穿,唯独中央三四万人,结成了圆阵,围绕在项燕军旗下,承受着秦军的包围进攻。
纵然大局已定,但项燕依然在眼睛不眨地观察着战场,不时传下军令以调整阵列,或是调动更多的人马投入到出现颓势的地方,以挽回败局。数十名传令兵骑着马飞跑在战场上的每一个角落,忠实地传递着上柱国的命令。
但颓势难挽,虽然楚军结阵而战,但在秦卒冲击下,小阵接连崩溃,面朝北方的阵地深深地凹陷了一大块,又引发了雪崩式的连锁反应,楚军阵地一处处被攻克,胜利的天平已彻底倒向王翦。
项燕看到,前方奋战的项氏族兵,被呼啸着从缓坡上冲下的秦军持矛锐卒一排排扎死,却至死都不愿意松开自己的武器。
他看向了右边,三千蹶张士占据了有利的位置,居高临下,手脚并用地撑弩,齐齐朝密集的楚军阵地里射矢,矢如雨下,每一次攒射,楚军都要栽倒大片,死伤惨重。
PS:第二章在晚上
关于项燕之死和秦破楚都、蕲南大战的顺序,《史记》有两种不同的记载。
二十三年,秦王复召王翦,强起之,使将击荆。取陈以南至平舆,虏荆王。秦王游至郢陈。荆将项燕立昌平君为荆王,反秦于淮南。二十四年,王翦、蒙武攻荆,破荆军,昌平君死,项燕遂自杀。
——《秦始皇本纪》
四年,秦将王翦破我军於蕲,而杀将军项燕。五年,秦将王翦、蒙武遂破楚国,虏楚王负刍……——《楚世家》
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岁馀,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因南征百越之君。而王翦子王贲,与李信破定燕、齐地。——《王翦列传》
按照太史公的习惯,一件事存在两种说法时,会在不同传纪中分别列出,让后人自己判断,这是保留疑论的负责任做法。
所以分析之后,王翦率军先破楚主力,项燕自杀,而后再陷寿春虏楚王的顺序是合符逻辑的。至于在淮南拥立昌平君的,或是项氏族人借项燕之名为之,类似的事,十来年后,陈胜也干过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