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国这一年的日子特别难过。
尽管皇太极成功的转移了矛盾,将满人权贵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范文程等汉人的身上,巧妙的躲过了自身的失误,不过大清国存在的困难实实在在,而且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从崇祯十七年,也就是瑞元元年开始,大明朝廷逐渐封锁辽东和辽南,禁止与大清国的互市,到了瑞元二年,辽东之战之后,大明朝廷更是全面封锁了辽东和辽南,任何的货物都不可能进入到大清国了,瑞元三年底的丰镇之战,让草原的局势也出现巨大的变化,不少的草原部落明确表示效忠大明朝廷,直接或者间接脱离大清国,包括察哈尔部落在内的草原部落,都断绝了与大清国的联系。
随之是蒙八旗的凋落,除开少数一些坚决臣服和支持大清国的草原部落,不少草原部落都逐渐的将蒙八旗之中自身部落的军士撤回来了,这让大清国二十四旗并举的局面,几乎是荡然无存了。
其实在这之前,汉八旗已经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特别是辽东之战,汉八旗几乎损失殆尽,就算是皇太极下令从汉人之中招募军士补充到汉八旗之中,速度也是不够的,毕竟那些寻常的汉人百姓,不可能一夜之间成为精锐的军士。
满人对汉人的压迫,导致汉八旗也出现动摇,完全没有了士气,估计这些勉强凑起来的汉八旗,到了战场上面,甚至会反戈一击。
更大的困难,来自于物资的极度匮乏。
大清国成立的时候,国力是强盛的,那个时候大清国几乎控制了整个的辽东和辽南,依托从关内的大肆劫掠,以及草原部落的帮助,集聚了大量的钱财,而且大清国还随时可以劫掠朝鲜,满足自身的需要。
不过随着郑家军的崛起,这一切都发生了改变,之后八旗军好几次惨败给郑家军,让大清国的供给出现了暂时的困难,而郑勋睿登基出任大明皇帝之后,大清国的日子愈发变得困难,几乎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
辽东之战以及丰镇之战,包括陆续出现的排斥汉人的风潮、满人权贵的异动,让皇太极无法将全部的精力集中到民生方面,而维持一个国家运转的,主要就是农业了,这方面皇太极更是没有特别重视。
以前范文程时常在这方面提醒皇太极,甚至帮助皇太极做了很多稳定农业生产的事情,现在没有谁会帮助皇太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