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uh Aplikasi
16.51% 军阀治世 / Chapter 52: 第二十章:棉价

Bab 52: 第二十章:棉价

  三月二十三,朱由检批复了山东巡抚朱大典的奏章,赵岩就抚为登莱游击。朝中大员对此并为太多异议。

  游击将军,那已经是天启年间的行情了。照现在的行情,一般都是给副总兵。朱大典能以登莱游击的品级成功招抚,着实已经难得可贵。

  ……

  朝廷批复的消息传到山东后,赵岩随即派人到各卫所挑选工匠。将印、文书这些虽然还没到,但赵岩已经与朱大典达成了协议。

  赵岩的驻地就设在黄县,总剿登莱二地土匪。朝廷不负责赵岩所需军器筹备,拨给五百名工匠自造。

  这段时间朱大典派人在黄县调查了一番,心中的猜疑也渐渐放了下来。根据调查结果,赵家的确在登州的几个县都设了粥棚,黄县县令唐贤明也证明赵家在安顿流民,同时赵家与民无犯,又四处派乡勇剿匪。

  再加上赵家乃是书香门第,其父赵贵是万历三十一年举人,赵岩也是一名痒生,与一般粗鄙武人不同。

  而且孝敬也多,上次一出手就是黄金千两。

  朱大典的心思也活络了起来,若这赵岩能用好,完全是一个绝佳的打手,这对他的政绩很有帮助。

  所以赵岩要工匠,也就随便他去挑。

  当赵岩带着五十多骑到济南面见朱大典时,朱大典在府衙内见赵岩不过十七八岁,心中不由吃惊。

  “赵岩你今年几何?”朱大典不可思议的问道。

  “回大人,虚岁十八。”赵岩作揖回答道,心中也有些微汗,这年纪的确骇人了一点,不过年轻就是本钱,倒也不错。

  “十八啊!好年纪。”朱大典不由羡慕的说道,不由想起了自己年轻时,如赵岩这般大时,还在埋头苦读。到如今,已经五十三了。

  惆怅了一会,朱大典呵呵一笑,“十八岁的游击将军,在我大明朝也是少有,可有表字?”

  “还未取表字。”赵岩摇头说道,表字这东西是成人礼之后取的,自己来之前还没经历成人礼,估计还要等两年。

  “嗯!本大人给你取一表字如何?”朱大典见赵岩没表字,叫起来不太亲切,出言问道。

  “全凭大人。”赵岩谦逊的说道,对这表字也不是很在意,爱怎么取怎么取吧!

  “岩,意坚,你此番就抚,就取表字‘持坚’吧!望你能持坚而忠,今后莫要做逆君之事。”朱大典琢磨了一阵,语重心长的对赵岩说道。

  “持坚?”赵岩心里念叨了几句,感觉还行吧!于是嘴里喊了个口号,“谢大人赐字,下官必然忠于圣上,忠于大明。”

  喊完口号,心想,本将军忠的是民族,要是朱由检扶不上墙……#@#¥%*%~~~~

  “上任文书估计很快就会到了,你就任登莱游击,如今登莱匪盗横行,你有何打算?”朱大典问道。

  “匪盗自应派兵进剿,只是登莱一些地方豪族也时常客串为匪,若剿之恐遭非议,大人您看是不是……”赵岩对朱大典问道,想从他手里讨些特权来,比如剿了那些地方豪族,朱大典给帮他顶缸。

  “这个……可先警告一番,让他们悔过便可,之前之事就不必追究了。”朱大典的回答却是让赵岩噎了个半死。

  靠,这老头,看来指望他来顶缸是不用想了,只能自己赤膊上阵了。

  ……

  出了巡抚衙门,赵岩带着人在街上逛了起来。济南靠近运河,所以比较繁荣,街上的人还是比较多的。但繁荣的背后,街上却有许多衣不蔽体的流民、乞丐。

  倒也有一些人开了粥棚,只是施粥的人毕竟太少。

  一些人甚至挂牌出卖,只要花一点钱,就能买走。去年冬天,济南城估计冻死不少人。此前赵岩招募流民的范围并不大,只是在黄县周边的州县。

  一路上赵岩闲庭漫步的在一家家店铺看了起来,不断的询问着物价,碰到感兴趣的东西直接掏钱买下,让他的亲兵提着。

  赵岩的亲兵是刚选拔组建的,全是营中的精锐。

  询问物价自然有他的用意,在这明末最重要的,还是银子啊!多了解了解市场,也懂得什么东西能赚到银子。

  在布店里赵岩发现这年代的棉布竟是按斤秤的,绝对是童叟无欺。一公斤棉布的价格大概在八分钱银子左右。

  根据了解,棉花的价格南北差异极大。

  南方的棉花一担大概能卖到4~5两,而北方的棉花,一般是一担1~2两,每担50公斤。

  棉花的价格,还得看有无布商前来收购,若没有多少无布商收购,那么价格可能会跌倒不足一两银子。

  棉布价格在南方一般能卖到每公斤二钱银子,其中应该和南方的经济更发达有关,经济越发达的地方,物价一般都越高。

  同时南方的银子也比北方的多,因为海外的银子流入后,首先就是留在南方,同时南方的物产也更加丰富。满清南下时,经常随便就能在一家富户搜出十几二十万两银子,郑芝龙的老家自然是首富。

  这些银子一般都落入那些什么贝勒、亲王,满清士兵手里。

  每当遇到外族入侵,遭到屠杀最多都是南方,反抗最激烈的也是南方。

  从利润上看,棉布还是有许多潜力的。

  一公斤棉布卖一钱银子,一担棉布就有5两,利润超过一半,其中又有一些要被销售商赚去,不过利份额计不到五钱。也就是说一担棉花织成棉布还存在2两多的利润,其中的5钱再支给纺纱、织布工人,再扣去运费的话,布商的利润也有1.5两左右。

  若是在南方,布商利润可能高达2~3两。

  卖到海外的话,利润更高。

  从明代的经济情况来分析,南方的布商除了在本地收购棉花外,还会从北方、海外收购价格更低的棉花。

  将这些棉花织成棉布后,销售的地点一般是北方那些发达的大城市,但那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一般都是自给自足以及一些当地的小布商统治市场,很少有南方的布商会去光顾。更多的棉布则是在南方卖,以及出口卖到海外。

  明末时中国的棉布一直占据着海外市场,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这些国家的纺织业一直被压制的。

  他们的棉布不仅价格比不上中国的棉布,质量也比不过。

  质量自然不用说,当代的纺织技术方面,中国是占优势的。至于价格,则是因为银子的数量决定的。

  西方人在美洲拥有大量银矿,必然导致物价上升。而中国的银子更值钱,而且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虽然纺织速度并不一定比西方人快多少,但价格自然更低,也就形成了物美价廉的优势。

  ————

  票票!!!!!!!!!!

  票票!!!!!!!!!!

  另外互推一下好朋友小白菜的新书《地球生存笔记》,《地球生存笔记》已经冲上点击榜了,当初还以为他要扑,算我看走眼。。。。

  起点中文网www.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Bab 53: 第二十一章:上疏之议

  赵岩不由动起了心思,这棉布市场绝对拥有巨大的利润。这东西就像盐,谁都要用,而且能比盐卖得更广。

  若能打通海贸,那么利润更是倍增。

  英国佬纺织业能发展起来,很大程度上与满清入关后中原衰败有关。要知道明末时,西方的纺织业一直是被压制着的,如果一直被压制,也形成不了那么大的推力。不过这也不是决定性因素,毕竟英国也有很多海外殖民地的。

  这年头还没出现珍妮机、水力纺纱机,水力织布机,更没有骡机,不过这些东西赵岩都懂得结构。

  有了这些机械,如果经营好,自然能够攫取巨大的利润。

  现在已经是农历四月了,也就是初夏时分,离今年棉花成熟还有一段时间,不过得早做布置。

  除此之外,赵岩还在街上把食盐市场调查了一遍。

  就济南来说,盐价还是比较高的。一担盐能卖到六两,都比棉布还要贵了。在是官盐的价格,私盐卖的淮盐,质量还算不错,一担大概四两。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盐价,主要视地域而定。贩运不便的地方一般盐价都高,因为贩盐的人少。贩运便利的地方,竞争会激烈一些,价格相对也没那么高。

  私盐这块肥肉赵岩盯了好久的说,此刻正蠢蠢欲动。明末到处都是廉价劳动力,让他们去晒盐正好。

  ……

  一般武官的上任文书没有几个月的时间是到不了的,不过对于赵岩这种招抚的武官来说,文书来得比较快。

  赵家堡中一片欢天喜地,洗脑效果初步显现。特别是对于赵家的私军来说,此刻他们可就转正成了官军,今后出门剿匪也名正言顺。

  上任文书一到,赵岩当即向那些山东大商发去了请帖,上任登莱游击自然是要摆宴一番,再则和他们商量一下硝土生产事宜。

  赵家堡外面,一个土法制硝的技术小组已经组建完毕,天天对着臭烘烘的土堆不断灌尿,然后集硝。

  生产速度还是比较让人满意的,一百人的小组,有足够的尿供应,一天能生产五百斤硝土。

  二十天就能生产一万斤,也就能换一面1200两银子的镜子了。而成本撑死也不会超过200两。

  当然,尿的量是制衡产量的巨大因素。

  所以利润虽高,但规模很可能受到制衡。

  王文岳四月初就剿匪归来,此次剿匪一共斩级五百三十一,俘获土匪二千六百多人,比上次赵勇剿匪时俘获更多。只是王文岳这次剿匪没碰到什么强硬的角色,更多的则是一打就隐遁的土匪。

  同时也错过了和吴安邦大战的机会,让他深感郁闷。

  回到赵家堡后,从一营那里把新招的兵员领了过去,真埋头在营地苦练。

  此刻赵岩手中的两个营,初步建设完毕。

  步兵营每营有长枪兵5.00人,火枪兵600人,长弓兵300人。火枪兵一多,火药消耗就多,火枪消耗也多。

  训练这些火枪兵,就像用银子砸一样。天天进行实弹射击,而且每个士兵一天要进行30次射击。

  平均每天就要报废一百多把火枪,每天消耗的火药就达到几千斤,好在最近在几个州县盗买了一些火药回来。

  军器局的工匠人数已经扩招到了一千多人,大部分都在打造火枪。水轮机扩建到了一百多座,而且还在不断扩建。

  大部分打造火枪的工匠都还是学徒,所以都在练手艺。只有少数工艺简单的程序在运作,那些关乎炸膛的程序,要上岗则需要严格的考核。

  目前这种火枪重七斤,用熟铁打造,属于比较笨重的火枪。不过对于步兵来说,七斤重并不算什么。

  ……

  四月十五这天,赵家堡来了很多宾客。大部分只要能抽出时间的山东大商几乎都来了,一些山东大商甚至从外地特地赶了回来,很卖赵岩面子。

  若是一般的武夫,这些商人自然不会如此看重。问题是赵岩可是山东商帮重要的成员,人人都靠他发财。

  山东商人平时能发财的门道并不比其他商帮多,赵岩弄出玻璃镜子可谓成了山东商人的优势产业了。

  垄断行业,自然是具有极大的优势的。

  十七岁的登莱游击,可谓当代绝无仅有。人人前来祝贺的时候,都带上了一份厚礼。除了这些山东大商,来赴宴的还有登州知府陈钟盛,黄县县令唐贤明,以及山东布政使张文举这些人。

  赵岩也给朱大典发了请帖,不过人家没来。莱州知府孙耀光同样没来。

  这些人不来也就算了,赵岩也没在意。

  赴宴的登州知府陈钟盛和黄县县令唐贤明来到赵家堡后却是大吃一惊,吃惊的自然是如此多的山东大商前来祝贺。

  这些山东大商的能量绝对不是不可估量啊!而且山东布政使也来了,席间与赵岩的态度亲近。

  一时间陈钟盛的态度变得谦逊起来,也没有摆出比武官高一等的文官架子。唐贤明自是不用说,一个县令只是小虾米罢了。

  喜宴摆过之后,那些山东大商在赵全的安排下,前去参观土法制硝,像他们展示土法制硝的利润。

  若是他们感兴趣,赵家会派出技术人员前去指导。

  而赵岩则和登州知府陈钟盛进了客厅,单独和陈钟盛商谈海禁之事。

  赵岩的意思,是让这登州知府上疏请奏一下开放山东海禁之事,若能开放山东海禁,那么山东的海贸就可光明正大的进行。

  但说山东到日本,从逍遥港到长崎不过900公里,若是顺风而下,不过三五天的功夫罢了。

  此时的日本贸易,名义上是荷兰人垄断的。郑芝龙与荷兰人有过约定,郑芝龙的货物由荷兰人运送到日本。

  不过郑芝龙并没有遵守这个约定,依旧在往日本运输货物。

  到日本的贸易,可以说是海贸中利润之高的,来回一躺的利润超过最少有十倍。

  “若能开放山东海禁,天下商贾必然云集东三府,东三府百姓何愁不富,此事本官倒可以上疏一试,但成不成就不好说了。”陈钟盛沉吟了半响说道。

  “成不成还得看圣上裁定,我等身为臣子,尽力而为便是吧!”赵岩笑了笑,心里对此并不抱太多的希望,但试试总归是好的。

  ————

  第二更。。。

  感谢一下以下书友的打赏、评价:

  书友100131

  fNS0812201

  书友080528

  孤独泪。。

  书友090820

  亚洲第一

  连招

  行途

  书友101117

  起点中文网www.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Load failed, please RETRY

Hadiah

Hadiah -- Hadiah diterima

    Status Power Mingguan

    Membuka kunci kumpulan bab

    Indeks

    Opsi Tampilan

    Latar Belakang

    Font

    Ukuran

    Komentar pada bab

    Tulis ulasan Status Membaca: C52
    Gagal mengirim. Silakan coba lagi
    • Kualitas penulisan
    • Stabilitas Pembaruan
    • Pengembangan Cerita
    • Desain Karakter
    • Latar Belakang Dunia

    Skor total 0.0

    Ulasan berhasil diposting! Baca ulasan lebih lanjut
    Pilih Power Stone
    Rank 200+ Peringkat Power
    Stone 0 Batu Daya
    Laporkan konten yang tidak pantas
    Tip kesalahan

    Laporkan penyalahgunaan

    Komentar paragraf

    Masuk

    tip Komentar Paragraf

    Fitur komentar paragraf sekarang ada di Web! Arahkan kursor ke atas paragraf apa pun dan klik ikon untuk menambahkan komentar Anda.

    Selain itu, Anda selalu dapat menonaktifkannya atau mengaktifkannya di Pengaturan.

    MENGER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