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大唐和突厥终于商定了确切的会盟日期,也就是在五月二十八这一天,是两国都认定了的吉日。
突厥人没有什么天文历法之说。
他们一般会隔上个一两年就选择在一年中的六七月份,举行一次大规模的盟会,草原上有资格参加盟会的部落首领会带着礼物,响应可汗的召唤,到圣山脚下会盟。
那是草原上的盛会,可汗会在盟会期间祭祀天神,举办各种活动来增进草原部族间的情谊。
部落首领们也会趁机向可汗表达自己的忠心,展现自己部落的强盛,和其他的部落联姻等等。
当然了,在草原盟会期间,突厥贵族们会借此制定出一系列的政策,并广而告之。
和大唐会盟,对于突厥人来说,不出此类范畴,选择在五月底,是给突厥人自己留出了相对宽裕的起兵时间。
这两年突厥人蠢蠢欲动,到了大唐元贞七年,终于是到了按捺不住的时候,而和大唐会盟便成为了一个很重要的时间节点。
会盟的结果会直接影响到突厥人的战略规划。
…………
相比紧锣密鼓的准备战争的突厥,大唐就比较轻松。
五月二十八,宜动土,聚众,祈福,远行,利在北方,你看看,简直就是老天爷给选定的好日子。
选定了会盟日期之后,很快随行人员名单也摆在了李破的桌案之上。
李破在名单上勾勾画画,今年朝中事多,三省六部的主官就都不带了,从副手里面选人。
中书那边带头的是岑文本和刘政会,尚书省这边,六部侍郎各出一人,门下省则是门下侍郎杜楚客为首。
九寺也都有人随行在侧,以备顾问,他们以司农寺卿窦诞,鸿胪寺卿高表仁为首。
还有些杂七杂八,专门服侍皇帝起居的各色人等。
卫府大将军选的是窦琮和王智辩随行,护卫皇帝北行的羽林军,则还是由贵妃阿史那荣真,罗士信两人率领,八个羽林将军,带上四位。
随行的羽林军有四千多人,加上沿途等待随扈的,到了地方差不多有一万人上下,对于皇帝出行来说,这点人算是少的了。
当然了,危险还是存在的,对突厥人怎么防范都不为过,所以东西方向,灵州总管薛万均,代州行军总管屈突通,甚至是远在河北的幽州总管宇文歆,都会率军前压,观看突厥动静,随时准备做出反应。
驻守在朔方,榆林沿路的唐军将士,一部分精锐会加入到皇帝北行的队伍当中,另外一部分则远远跟随,随时准备接应北行队伍后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