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十万石漕粮开始运输的时候,皇上和内阁已经得到了消息。
王承恩的提议起到了作用,漕粮对于北直隶来说是救命的粮食,经过后金鞑子的劫掠,北直隶已经成为一片荒野,这个时候若是没有粮食的支撑,军队没有士气,恐怕李自成率领的流寇,能够一路直接打到京师的。
皇上不是傻子,内阁的钱士升和杨嗣昌等人更是不笨,郑勋睿之所以愿意给北直隶运送漕粮,其用意的险恶的,那就是期盼着朝廷大军能够抵御李自成的进攻,说的直白一些,就是希望朝廷与李自成相互厮杀,到时候两败俱伤了,郑勋睿能够得到现成的好处。
可到了这个时候,皇上与内阁好像没有其他的选择了,皇太极和李自成都是劲敌,而且两人都给皇上写来了信函,皇太极的意思是辽东彻底稳定下来,大清国与大明朝廷相安无事,李自成写来了文书,表示只要被敕封为大顺王,就愿意归顺朝廷,皇上和朝廷若是答应了皇太极和李自成的要求,恐怕会死得更快。
李自成占据了河南与山西绝大部分的地方,控制的地盘甚至超过了北直隶,皇太极控制的地方就更不用说了,可最大的威胁还是郑勋睿,其控制的地方占据了大明大半的国土,他们都是朝廷的心腹大患,可从实际情况来说,李自成的战斗力还是最弱的,朝廷就算是要动手,也要首先对付李自成,打败和剿灭了李自成,收复了河南与山西等地,朝廷才算是有逐渐崛起的资本,否则守着破残的北直隶,唯有等死一条路。
已经到了如此紧要的关头,趁着漕粮运送来的时机,调集大军打败李自成,才是唯一可行的办法,也是大明朝廷继续维系的唯一办法。
明知道前面是一个大坑,也要毫不犹豫的跳下去。
皇上和朝廷面临的就是这样的局面。
四月底,第一批漕粮运抵京城。
五万石的漕粮运送到山海关,其余五万石的漕粮留在了京城,供应朝廷大军,至于说挣扎在死亡线上的老百姓,根本看不见粮食。
银子也肯定是要支付的,这是郑勋睿的要求,朝廷如今被郑勋睿卡住了脖子,没有任何反抗的办法,用杨嗣昌的话来说,如今是韬光养晦的时刻。
掌控军权的杨嗣昌,多次觐见皇上,提出了攻打李自成的部署和建议。
杨嗣昌的道理也很明白,大明朝廷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必须要出兵围剿流寇,哪怕是面临巨大的危险也要如此做,辽东的后金鞑子实力强悍,绝非朝廷大军可以招惹的,南京的郑勋睿距离太远,目前也顾不上,唯有驻扎在山西与河南的李自成,是朝廷大军应该彻底围剿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