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吴总的急催下,三批小试工艺验证很快就完成,报告隔天也出来了。吴总凝神地看着报告说:“立即中试吧,时间不等人,我们已浪费了二个月了。”
浪费?六甲基磷酰三胺作溶剂的小试与中试这么成功,在领导心目中是浪费时间!胡董等其它领导有这么想法王近之毫不奇怪,人家不懂医化合成,以成败论英雄很正常,吴总突然这么说,无论有意还是无意,王近之有一种拨凉拨凉的感觉。也许,吴总只是受他人心理的影响吧?
很快,蒋总通过关系从另一药厂调剂了三吨乙腈开始中试,第一步乙酰化反应,中控显示过程控制一切正常。进烘箱真空烘干十六小时后退料,干燥失重正常。接下来就是L-丙酰氯的酰胺化反应,反应十小时后,第一针中控,原料残留还有9%,乙酰基杂质数据就已经达到0.3%,而小试反应结束也不会超过0.14%的,差别太大了。
什么原因呢?醋酐乙酰化结束时,曾取反应液在实验室里过滤烘干后与L-丙酰氯进行过小试验证,没有异常啊,同一批反应液,为什么一到中试又出事,王近之百思不得其解。取了实验室留样的乙酰化物再次平行小试,结果,原小试后处理的合格,中试结晶、离心、真空烘干的不合格,细查了记录,所有细节全部相同。
既然细节都相同,那么得从操作文件无法写清楚的细节入手进行分析,而在这分析前,更要紧的不是查明操作细节,而是查出什么样的因素才是影响质量的主因。乙酰基杂质偏高,自然是冰醋酸或醋酐残留引起的,想到这里,王近之拿了样品,叫赵定岳顶空进样,对残留溶剂进行分析。
分析结果果如所料,中试烘干料冰醋酸含量为0.14%,小试的冰醋酸含量为0.03%,相差一个数量级,原因也比较清楚,中试料层厚,料又硬,呈片状,内部很不容易彻底烘干,而小试是粉状,易烘。
本质原因找到了,控制起来自然不难,建立中控,当冰醋酸残留低于0.05%时退料,王近之自信满满地进行第二批烘干,结果,十一小时后取样,冰醋酸残留0.27%,以后每隔两小时取样一次,直到第十六次取样,指标基本不变。
是料层厚度与乙酰化保护基高温有少量分解所致,料都打过粉再烘了,设备不变,最后的结果也极难改善,把经托盘烘箱烘干的料打粉,再用双锥烘箱动态高真空烘干十二小时,分析结果与小试同一质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