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笼络人心,刘备还是很有一套的。或者说刘备这个人很有人格魅力,能够让人愿意为其赴汤蹈火,死心塌地。若不是时运不济,刘备说不准还就真能成一代雄主,不过如果、假设都属于伪命题,现实就是现实,不存在如果。
沙摩柯欣然接受了刘备的命令,作为决定族人命运的王,沙摩柯并不算是个合格的蛮王,至少他连分析当前形势都不懂。当然这也不能完全怪他,他只是个蛮人,连字都不认识几个,又哪里会关心天下大势。沙摩柯关心的,只有眼前的利益,刘备给了他想要的,他就认准了刘备,至于其他,或许等他受了伤以后才有可能学会思考,权衡利弊。
但眼下的沙摩柯并没有怀疑刘备的用心,在接受了刘备的命令以后,沙摩柯带着蛮兵风风火火的冲进了巴蜀之地。
自刘协收复巴蜀,益州南北便不似过去那样发展不均。生活在益南的南蛮畏惧于汉军的武力,接受了大汉的民族政策,开始选择融入汉人的生活,这一过就是十余年,现如今的益南真正实现了汉蛮杂居,除了外貌有些区别外,一般蛮人与汉人并没有多大区别。
生活的安定,让原本生存环境恶劣的蛮人感到很知足。只要遵守汉律,就可以得到官府的庇护,不必担心会被谁欺负,也不必担心遭遇天灾人祸。往常要是遇到了灾祸,蛮人除了听天由命,就是铤而走险的去掠夺汉人渡过难关。但如今不行了,汉人强大了起来,官府对于不服管教的蛮人一改过去怀柔的政策,一视同仁,只要你敢作乱,那就是屠刀临头的结果。
当然大汉官府对待蛮人也是区别对待,按照蛮人归附汉人的程度采取不同的态度,对于愿意接受汉人管理,在官府登记造册记录在案的蛮人,那会被官府视作一家人,待遇与汉人一般无二。就是说,汉人能享受到的福利,蛮人同样也能享受到。而那些想要保持一定自由的蛮人,只要别给官府添乱,官府平时也不会过多的干涉,但等到遇上灾祸的时候,那就不要指望能得到与汉人同样的待遇了,要是敢聚众作乱,那官府动手同样也是毫不手软。
不管是蛮人还是汉人,又或者说是人,都懂得趋吉避害,见到同样是蛮人却遭到不同的待遇,那些原本想要保留一些自由的蛮人自然知道该如何选择。十余年的时间下来,生活在益南的蛮人其实已经与汉人一般无二。说着汉人的语言,过着汉人的节日,穿着汉人的服饰,不算汉人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