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轰轰……”,一连串的雷鸣声般的齐射响起,中华舰队率先打响了大禺海战的第一炮。以破军星君号为首,九艘战舰如若一条游鱼,甩动尾鳍在海面上轻盈的改变了航向。破军星君号的齐射似乎是一个进攻的信号,调转行向后的左路舰队纷纷开火。此刻双方相距超过三里,是稍远了一些,所以中华舰队炮击的准头都不怎么样。
按照过去的惯例,对付向西南水军这样的老旧船队(比如满清水师),中华海军舰队多数是依仗着自己大炮射程远、威力大,采用放风筝的战术一点点的让对方流干最后一点血。但今天情况有些特殊,白贯要试验一种新的战法,如果能够成功,那影响是相当巨大的。
西元16世纪,欧洲出现了配置在舰船两舷的重型滑膛炮后,海战中,以数艘舰编为一组,排成纵向战斗队形,用舷炮轮流发射的方法实施攻击,称为舷炮战战术。而自从16世纪末西班牙无敌舰队葬身海底之后,火炮彻底取代了“人”成了海战中的主角。随着帆船吨位的增大、舷炮数量增多和威力提高,在17世纪中叶的几次英荷海战中,促使舷炮战战术发展成为比较稳定的战列线战术,成为18世纪海战中的主要战术。运用战列线战术的程序:舰队各舰编成单纵队航行,先抢占上风位置,再接敌至火炮射程内,取与敌舰平行航向运动,各舰分别对指定的敌舰实施炮击,直至决出胜负或一方撤退为止。
然而风帆战舰的舷炮射程较近,机动中受风向等方面的限制较多,有效射击线又与舰的前进方向成直角,并不便于集中火力逼敌进行决战。到如今,虽然战列线依旧是海战的主要潮流,但似乎也有少数海军将领想要推陈出新。就比如说,英国海军名将霍拉肖.纳尔逊。
霍拉肖.纳尔逊出生于英国诺福克郡伯纳姆索埔镇。西元1771年1月,12岁的他作为一名海军军校生加入了英国皇家海军,并到了他舅父沙克林任舰长的舰上当实习生,从此开始了他的海军生涯。
霍拉肖.纳尔逊勤奋好学,21岁时就成为了“欣琴布鲁克”号的舰长,晋升为海军上校。而真正让他一战成名的是十八年后的圣文森特角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