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诏令,各牺牲将士,按其意愿,各自归乡或陪葬皇陵。
……另,传卢俊义燕青入武学进修,花荣若降,一并随行!”
“臣等遵旨!”杨沂中等人接了诏书。
不一刻,运灵队准备就绪。
“放炮,送兄弟们回家!”
砰砰砰~
三声炮响,两千余车辆依次出发。
两个车夫驾车一辆,另有五百军兵护送。
车队前方,有六十四个道士,打着白幡,举着招魂旗,唱着超度经文,一路领行。
“都有,敬礼!”
一声呼喝,道路两侧肃立的将士立刻行军礼,目送战友离开。
不一刻,烈士们离开。
虽然只有五百军兵护送,然而却不用担心路上有人阻拦。
先进可不是前宋时,军卒的地位底下。
要是有人敢惊扰了烈士们,军队的怒火,分分钟把不开眼的烧成灰灰。
最简单的,强征入伍,推出去当炮灰,再判一个阵前叛乱,那真的是死了也白死。
送走了烈士遗骸,离开的是伤残士卒。
阵亡两千余,伤残的,不过五百余。
这比例,简直不像冷兵器时代能够打出来的。
其实不奇怪,明军装备精良。
一般来说,除了面门脖子无甲覆盖,几乎没有弱点。
所以,但凡被击中者,大多是当场阵亡,因此阵亡与伤残比例悬殊。
所有伤残军士,或乘车,或骑牛,各自离开,卢俊义主仆二人也随同方杰往应天而去。
将要离开,卢俊义拉着孙立,道:“兄弟,你我投明,阵营已经变换,然而,我等与花荣毕竟乃是昔日兄弟,你还是去劝一劝他才好。”
孙立道:“兄长放心,小弟记下了。”
卢俊义还想再说,方杰已经喝令出发。
年关将至,他既要回去述职,也要回去成亲,实在不愿意在此耽误。
若非看在周侗的面子,他都不会走这一遭。
目送卢俊义等人离开,孙立回转熙宁寨。
他早就降了明国,又有献城之功,可不像卢俊义那样被迫投降,因此被授指挥使。
进了寨城,他也回营,径直往牢营走去。
熙宁寨作为边境防御军寨,向来是罪犯流配的重地,为了管束那些不法之徒,牢营修建的颇为广大。
此时,牢营里热闹异常。
宋军战俘,大多集中此处,等待发落。
虽然做了阶下囚,战俘们却一点都不慌。
其中的道理很简单,明军给吃的好。
赵宋粮食充足时,供给全军也就杂粮米饭配腌菜。
然而,粮食充足的时候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