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怀玺颔首:“宁皇后在保皇党的支持下,顺理成章地夺下了,为太后娘娘操办丧仪的机会。”
虞幼窈倏然一惊:“宁皇后身为嫡后,占了身份的优势,但兰妃执掌后宫多年,未必没有一争之力,可眼下,宁远伯的案子重提,兰妃深陷其中,自然分身乏术,宁皇后这才趁虚入而,不费吹灰之力,接下了为太后娘娘主持丧仪的事。”
如此看来,宁皇后的算计,何止是宁远伯这一桩。
分明是打了一箭双雕的主意。
宁皇后早前在寿延宫侍疾,御医请脉、开方、熬药,便是防着宁皇后,但太后娘娘的身体情况,也瞒不了人。
宁皇后掌握了太后娘娘的病况,才能占尽先机,精准地做出这样的算计。
许是在太后娘娘病重开始,就已经开始布局。
殷怀玺道:“宁皇后会借此机会,收揽太后娘娘多年来,在宫里宫外经营的人脉,同时,也会借着操办国丧,大肆铲除兰妃、徐贵妃在宫中的势力。”
虞幼窈深以为然:“历朝历代,因国丧获罪之人不在少数,这是一个明目张胆,又顺理成章的时机。”
大周朝自建朝以来,就有殉葬的惯例,后因明宗皇帝独宠身边的御前大宫女,担心自己驾崩后,心爱的女人,会惨遭殉葬,就废除了人殉制,即便后来,这位大宫女红颜薄命,人殉制仍然没有恢复。
人殉制虽然废除,并不代表不会死人。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贵人们的逝去,是生命的终结,也是后宫权力的更迭,往往这个时候,斗争才是最激烈的。
枉死者,从来不在少数。
首先,寿延宫上上下下的宫人,几乎都要面临被赐死,或秘密处死的下场,少说也有两三百人。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受到牵连的宫人,也难逃一死。
因各样原因,死于后宫权力更迭、斗争的宫人,更是不胜枚举。
阎王打架,小鬼遭殃。
少说也要死三五百人,多得上千,甚至是数千也不是没有的。
因此,这个时候也是收揽人脉,拢络人心的最好时机,谁也不想死,不想死就只能找下家,寻求庇护。
后宫权力更迭,也直接影响了前朝,在国丧期间,各位丧仪、丧制,几乎达到严苛的地步,从从穿戴、妆容,表情、作态,甚至是一言一行,都要谨小慎微,但凡有分毫差错,一个“大不敬”的帽子扣下来,连申冤的机会都没有。
也是排出异己的好时机。
这样算来,这哪儿是一箭双雕?
分明是一箭三雕。
虞幼窈一脸唏嘘:“果然不愧是噩梦里,登高攀重的宁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