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天对抗难免受到重重困难,种种诱惑,只有赤子之心才能让其保持自我,不至于迷失,荀子不仅把韩非当成了自己的传承人,还把韩非当成了自己的传道人,万一他死了韩非或许能代替他继续与柏氏一族合作,让人间的规矩最终出现在华夏大地上。
荀子最终将帝王之术教导给韩非,不过这帝王之术虽好,却不是韩非迫切想要的东西,他想要是如何让韩国在短时间内繁荣富强不受秦国欺凌,荀子的帝王之术说白了只是权略,教一个帝王该如何正确的处理君臣关系,如何处理国家政务。所以不论如何韩非也要踏出一步,他需要从荀子教导的帝王之术以及其它知识里面总结整理出一条适合韩国的道路,同样也适合天下的道。
韩非这一步成就了法家之集大成者。所谓集大成者,讲的是三个方面,法、术、势。首先是法,韩非师从荀子,受到老师的影响,他认为人都是自私自利的。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外力作用,儒家希望构建的那个完美社会是无法实现的。
而儒家所依赖的外力是什么呢?是圣人,尧舜禹,汤文武,还有周公。孔子那个年代,周公的影响力还在,人们心中还存有希望,希望能有圣人降世。但是,到了韩非那个年代,经过几百年的战乱,这种希望已经彻底破灭了。所以,韩非认为圣人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想解决眼前的问题,不能等着天上掉圣人,创造人类幸福,全靠我们自己。这里也充斥着浓浓的柏氏一族的理念风格,那就是人定胜天,凡事求已,不求天!荀子在教导韩非知识的同时,也将柏氏一族的一些东西拆散掺杂其中,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韩非一直未能察觉出来,倒不是说荀子对韩非动了什么坏心思,主要是人道分离天道之事太过惊世骇俗,荀子需要韩非韩非有一个缓冲,这样才方便他将来把事情真相告诉韩非,同时也方便他传授韩非屠龙技。
随后,韩非总结了子夏、李悝、吴起、商鞅这一线的传承,希望退而求其次来构建一个相对均衡的社会,既然仁义离得太远,那咱们就用刑名来划条底线吧。有了这条底线,对君主的要求就没有那么高了,他只需要维护法,并在原有的基础上修修补补、不断迭代就好,这就简单多了吧?这就是全世界最早、最全面的“法治”思想。